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3章:好像有什么不对劲(下)(2/3)

作者:荣誉与忠诚
奴隶兵几天之中因为战事不顺早就士气低落到谷底,面对汉部甲士的冲撞要是能退绝对是扭身就跑,问题是后面有羌人组成的督战队,只能是手持简陋的武器,哭嚎着用身体去撞劈来的利器。

“羌人分散去了左右两翼。”钟兴抹了一把脸,那是刚才砍死一个人被喷到的血迹:“你带人在左翼组成阵线,我带人到右翼。”

陈家巨“嘿嘿”狞笑着点头。

来到北海郡参战的军官,谁不是在朝1鲜半岛历经多次血战,心理素质必需过关才能不被“配”。那么多次的作战经历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经验,可以在战场上有最基本的判断。

战场显得有些狭隘,无法摆下太多的兵力,左右两翼迂回的羌兵该是各有近五百?

羌族是现今的五大族,他们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追溯可以到商朝,原先是活跃在西南盆地和高原,到了西汉时期也在西域南部活跃过,一直是到了东汉时期才进军西北占据原本属于汉人的土地。

历史对过去羌人的记载并不算少,例如东汉末期的西北羌人之乱,可汉家史官从来就没有将所有羌人都视为同一个族群,连带羌人自己也不认为是一个族群,他们更加不喜欢羌人这个称呼。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ooo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

《说文·羊部》:“羌,大禹西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所有(甘1肃、宁1夏、新1疆、青1海、西1藏、四1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种族部落,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但羌这个名词被流传和引用。

“都注意一些。”钟兴高声提醒:“羌人与杂胡不同,不能大意!”

羌人进入中原的时间远比匈奴人或羯人都要早,部分的羌人经过时间的流逝,生活习惯和穿着上早与汉家苗裔没有区别。

当然了,那还是对一些“高级”一些的羌人而言,例如姚家。大多数的羌人其实还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穿着,例如正在左右两翼迂回的那两批羌人就有明显的特点,带兵的军官穿着与汉家苗裔无二也束起冠,属于被统率的羌人则是保留身穿羊皮和披头散的模样。

“杀!”

不同的语言喊着同一个字,两帮人生了碰撞,羌人大多是钝器,汉部这边不是矛就是剑或刀,结果是沉闷的响声和利刃破开血肉的声音交织着出现。

钟兴是什么人?他现在落魄,可早先乃是一个家族的嫡系血脉,自小接受传统汉家教育,有着一手不错的剑术,再加上两三年不断在战场爬摸滚打,几乎是生交战的瞬间就盯上了敌军的率军头人。

传统的汉家教育是君子六艺,中原板荡之余,身处中原的各个家族又在“射”之外加入了近战搏斗术。像是蔡优,看去就是一个文文弱弱的人,但他至少懂得舞剑,对于钟兴这种可以在战场搏杀的人就更需要武技。

众多汉部士卒看到钟兴剁掉对方军官的脑袋高高举起,士气大振的同时高喊“万胜!”。类似的欢呼声在这几天已经响彻多次,刚开始的时候主城方向的刘彦还以为是干掉什么重要人物,没想仅是干掉一些类似于千夫长之类的敌军军官就会喊,着实是令刘彦觉得略略廉价。

左右两翼的侧击被挡下,姚兰再看正面战场的奴兵溃退,脸色非常难看,一言不策动缰绳后退。

类似的举动姚兰也不是第一次做了,他带着部队后撤,第一次是想要吸引营寨的汉部士卒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