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7章:只是前奏(2/4)

作者:荣誉与忠诚
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引得城楼之上的众人将视线移过去。

“这个阅兵是个什么说法?”

“古已有之,相传西周幽王最喜欢干这事。”

“幽王?那个为博褒姒一笑,戏弄诸侯的幽王?”

“没文化不要乱讲话,国家兴亡岂是一介女子能够造成的事?分明是当时周国抵御东夷和犬戎连连征战,那些个诸侯受不了连连征战找了个借口拒绝出兵。”

“也对……”

不是也对,是非常的对,把国家的兴衰退给一个女人,君王包括满国的文武绝不觉得丢人现眼。例如商推翻夏和周推翻商,可以看到总是有一个末代残暴的君王,必然还会有一个祸害众生的女人。

那些将历史那么记载的人,无不是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历史为胜利者书写,还能奢望胜利者将战败者写得多好?往好了写,岂不是说自己混账竟然造反。只有将战败者写得无比不堪,那才能向天下众生说明自己完全就是被逼的,结果是被逼着、逼着、再逼着……天下是老子的了。

西城外正在集结的部队不算少,但他们并不是直接过来城楼这边,是出了营盘之后在空地上进行排队。

刘彦已经站了起来,他的左边是纪昌、吕议、蔡优、桑虞等文士,他的右边是徐正、李坛、吕泰、骞建同等武将,等于是被左右拥护着来到城垛边上。

既然刘彦都已经站起来并走过去,其余的使节等人就没有必要待在原地,也是全部围拢到了城垛边上,该是什么人就和什么人待在一块,看去颇为有些泾渭分明。

有一比较奇怪,北方草原上慕容鲜卑与拓跋鲜卑正在开战,可是来到下密的两波鲜卑人看着并不怎么剑拔弩张,甚至阳裕和李洪对拓跋孤带显得还很尊重。

拓跋代国来到下密这边的人不算多,第一批是以拓跋孤为首的近三百人,其中就有帮助拓跋什翼犍建国的长史燕凤。

说起长史这个官职并不算高,但长史在一些国家中实际上权力只比君王底,比任何人都要高,那是总管国家行政与军队后勤,导致国家的丞相、司马、司徒啥玩意的人也要尊重长史。

纪昌在汉部就是作为长史,因此他能够站在最靠近刘彦的位置。

汉部已经有建国的计划,很快就会公布。建国之后,刘彦理所当然就是君王,纪昌会转任成为左丞相,以后在汉部只会有局部战区的长史,不再有总管国家行政和军队后勤的总长史。

除纪昌为左丞相之外,桑虞会就任右丞相,蔡优为治粟内史,吕议为典客。这些是已经预定的官职,其余则是依然在选任之中,包括关于武职的官职全部都是。

没有错,刘彦没有跟得上时代潮流,不是走九品中正制,也不是三省六部。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闹的,总不能是官职大把,然后真正任命的没有几个吧。

别说什么三条腿的人不少找,想当官的人大把,之类的荤话。以为官是能随便当的?认识几个字就能当好官?要这样的话,大~天~朝还不早实现全民奔小康,怎么可能喊了无数次结果是经济倒退到只能依靠卖地皮撑gd的地步。

不是谁都能当官,官职也不能随便塞个人,将不正确的人塞在不正确的位置,那会是很糟糕的局面。

说拓跋孤等人只是拓跋代国的第一拨人,那是因为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之后的那几批并不是使节团,是拓跋什翼犍用来偿还欠汉部的债务,也就是几场战争中的战俘,也有拓跋秀的部落人口。

关于拓跋代国后续的几批人,汉部会使用海上船只接送,这里面慕容燕国给放开了路。

是的,慕容皝竟然选择一边追杀拓跋什翼犍一边给予方便,其中就包括汉部这边继续给拓跋代国运送物资,只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