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风云际会(37)(2/3)

作者:飘柔01
的东门人力高达三万四千余人,寇准让西门将此地图送往朝廷,并以西门石破军,南门郭晓,寇准三方联名加急明奏。地图传到朝廷,群臣皆骇然,多不择信,认为是寇准故意夸大武道势力,要权要钱,私立山头。至少自开朝以来,除了几个都部署,行营总管领军高达五万以上,还从未见一个毫无武功的文职宰相领军如此庞大的,宰相领兵确实是荒唐了些,那还要武将做甚麽?但赵恒并不这麽认为,为了避嫌,王继显没有联名上奏却上了密奏,加上内秘,赵恒早就心里有底了。但若要说服这些人得费一翻口舌,赵恒厉声喝道:“南门大战时便是你们劝朕不可全权,结果数万将士宁死不退,壮烈殉国。如此忠烈,如此决战时刻尔等竟然仍不思进取,朕失望之至,如此朝廷不按实际,只顾那虚像,何以成事?何以成事?”

眼见龙颜大怒群臣皆不敢言,王钦若虽领着群臣与皇帝叫板,这时却一改口气,伏地大呼,“陛下圣明,臣等愚昧,请陛下降罪。”一句话便将群臣都概括了。朝蜀大战在即,武臣的用度自然大了起来,于是武臣跟随跪下请罪,这时文臣自是进退两难,最终都跪了下来。赵恒是满意的,这便是王钦若的好处,能帮他省不少事。作为帝王他始终认为正与反是同在的,只不过在于帝王的度量。王钦若虽有嫉贤之能却能办成许多人办不成的事,做些小恶无伤大雅,只要他不祸乱超纲,贻害百姓,这一切便都不在话下。竟然下定了决心,赵恒亦在不停思考接下来的朝蜀大战所在。竟然叛逆猖狂,竟然决定开战,赵恒当即下定决心,倾南门,东门,西门之力倾力剿寇。但尽管三门同事,东门是不能倾巢而出的,皇亲贵族的核心利益是伤害不得的,但若倾其一半却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患匪汇聚如此之多,当是汝等报国之时。短短的几句话从帝王口中说出来,轻松的是皇帝,忧愁的却是群臣,但这一切却又势在必行。

没有太多的反对,但朝廷这一动,耗费的人力最少将超过十万,这其中还不包括黑暗。如此庞大的力量,加上寇准原有的兵力,群臣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宋庭守内虚外的国策自始至终未曾改变过,在对付叛逆时皇帝的决策往往更容易调动群臣,简单而又沉重。如此庞大的兵力都交到寇准一人手里,赵恒却又不放心,但若在此时设立监军又局限他的作为,于是赵恒下令退朝,却留下了宰相王旦。王旦尽管新任,很多事却都不便出声,但陛下竟然留下他竟是考验亦是询问。于是赵恒一问,王旦即应道:“愚臣以为,陛下大可放心一试,前一战朝廷丢尽了颜面,这一切皆在于全权二字上。朝中大臣固然可叹,但这个朝廷却是陛下掌领,一切都将由陛下承担,史书可阅,古今不愚呀。”赵恒颇为赞许,叹道:“朕何尝不知,只是如此重担以寇卿秉性,是有不安呐。”王旦应道:“以我大宋朝之国威,寇知州若败,陛下再遣军大缴,当是轻而易举。国威所在,帝王之尊亦正亦歪,不邪是也。”赵恒顿时明了,的确,逍遥城先动军,这一次朝蜀大战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元气大损,而朝廷的人力则是随时可以补充的,到时他再派川陕四路大军进剿,并无不可。

但王旦的这个提议他只能沉默不能回应,很多事他作为皇帝他虽然做了却始终忌讳,因为那太肮脏了。

而远在益州路的寇准这时将手中近五万余人皆汇聚到了成都西面,竟不围困蜀山,亦不攻击。虽说宋朝在蜀地进驻了大量京营禁军,但如此众多的不明之人汇聚如此,这可吓坏了益州路的百姓。成都号称锦官城,芙蓉城,自宋建国以来,蜀地的管控虽严密,但成都平原地区的财富却急速上升,尤其是成都附近,官府管控得力,令益州更加繁荣昌盛,已显天府之国盛况。原本在十三年前,大宋太宗皇帝淳华四年年间,成都仍为成都府,只是后来发生王小波,李顺等反叛蜀政权,成都府自此降为益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