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 来时行匆匆,去时欲轻松。人生需得意,豪杰入瓮中。(1/2)

作者:北天猪神
又折腾了几天,朱慈烺终于把这南京排的上号的权贵拜访了个遍。他感觉这辈子都没这么累过,面部肌肉都有些劳损了,每天夜里都要好好揉搓一番。

看看时日,也到了三月底了,自己计划就是月底月初之际返程。邱致中自从来了国公府,就开始联系那几位招揽的才俊。

刘宗周的弟子张履祥也作为牵头,串联好了几位同门。

钱肃乐身为刑部员外郎,从五品也不算小官了,所以朱慈烺没有要他去职北上,而是留在南京,寻机让高宏图提拔他的官职,以为助力。

剩下几人都已经聚到国公府,与朱慈烺见过面了。再加上邱致中,这次南京之行,朱慈烺一共带走了十二人。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郑成功暂时不能随朱慈烺同去,他还要回家去跟父母告别,然后走海路直入青岛,倒是晚不了几日。

朱慈烺在与几人闲聊的时候得知,那个兵部司务顾绛,为明心中志向,已经改名顾炎武。惊得朱慈烺一个劲说,改得好,改得好。倒把这顾炎武搞得莫名其妙。

史可法的那位幕僚,名叫吕愿良,朱慈烺随口问了句可认识吕留良。却原来这吕留良正是吕愿良亲弟,且就在他家中居住,本来计划山东安顿好了,再把家眷接过去。朱慈烺当场要求吕愿良这次就直接把他弟弟带去山东。

没事的时候,朱慈烺就在心里捣鼓: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张煌言、郑成功,发了发了,等田青天把李定国骗到手,差不多就是明末忠臣良将尽收我手了!

朱慈烺这一遭南京之行真是不亏,不算他后世就听说过的这几位。那张名振、孙嘉绩、阎应元、夏允彝俱是忠臣,陈确、张履祥、祝渊皆为大儒。

崇祯十八年四月初五,朱慈烺终于踏上了归途。南京大臣直送到长江边上,看着朱慈烺上了船,才折返回去。

这一个月来,整体上朱慈烺与南京方面关系还算融洽,仅有的几个不满者也不敢露头。可以说,朱慈烺的南行稳定了朝堂,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势力制衡,朱慈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来时,朱慈烺是绕道兖州和徐州,兜了个大圈子。如今回程,却是走了个大直线,基本是沿着运河北上。

只是朱慈烺并未坐船,因为过了淮安,就是刘泽清的地盘,走水路要是刘泽清使坏,不好防备。走陆路,谁实话,朱慈烺虽然只有三百多人,但是他有信心抗得过刘泽清三两千人,而且,打不过跑起来也方便些。

当然,走陆路最高兴的当属马阿大!

如今朱慈烺身边跟着个小童,再不用马阿大和亲兵们照顾。这小童却是南京搜刮的人才里,年纪最大的夏允彝的公子,名叫夏完淳。

夏允彝协家眷同往山东,他这公子,机灵活泼,聪慧过人,整日缠着吕留良胡搅蛮缠的争论学问。

吕留良与朱慈烺同岁,夏完淳要小上两岁,只比李恒温大两岁,于是便被朱慈烺抓了壮丁,成了伺候他的童子。郁闷的这自视甚高的小神童整日耷拉个脸,不见了欢笑。

朱慈烺才不管他的感受,反正自己舒服了,这夏完淳可比马阿大那大狗熊机灵多了。

说实话,朱慈烺这一队人马,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未来十年的文坛半壁了!好在也不着急赶路,每日里不是顾炎武与黄宗羲论道,就是张履祥与祝渊师兄弟切磋,朱慈烺流连人群之中,受益良多。

偶尔,朱慈烺也说些惊世骇俗的见解,只为抛砖引玉,看看这些当世人杰,能接受多少,会不会有些触动。

效果还好,最起码众人中资历最高,学问最大,年岁第三的陈确,对朱慈烺的观点推崇倍加,带动得其余人也不由得用心思索,或多或少都受了些影响,有了些感悟。

朱慈烺不急,只要这些人真的是智慧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