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汉子(2)(2/3)

作者:念响
刘志高也有一亩多的玉米地,都是春天种下的早玉米,玉米棒子早已经采摘干净,秸秆铺在地上晾晒。

志高的老婆夏连凤,正拿着草叉子,将玉米秸秆拢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再用“草绕子”捆起来。

看见赵振华走过来,连凤停下手里的活,笑道:“华子,你爹脾气不好,骂你几句,你别顶嘴。俗话说,不下雨也是青天,不讲理也是父母。他是你爹,你就是挨两巴掌,也不丢人。”

刚才赵成海发疯的一幕,连凤也远远地看见了,所以劝解赵振华。

“知道了三婶。”赵振华点了点头。

刘志高在地上铺直了绳子,将一捆一捆的玉米秸秆放在上面,捆了一担,等着赵振华。

赵振华也收拾了一担秸秆,和刘志高同时起肩,向着村子走去。

已经枯干的玉米秸秆不算很重,可是堆头大,张风。

赵振华迎着风前进,被吹得东倒西歪,脚步漂浮,腰杆扭得像麻花。

刘志高挑的更多,走在赵振华的前面,一步一踏,落脚咚咚有声,像电视里的少林和尚蹲桩一样,稳如泰山。

似乎是屁股后面长了眼睛,刘志高一边走一边说道:“华子,担子是挑出来的,稳着点,跟上!”

“高三爷,我也没落下呀!”赵振华人怂嘴不怂,说道。

“行,种田汉子,就要有这口气!走喽!”刘志高嘿嘿一笑,甩开膀子,加快脚步而去。

赵振华一咬牙,跌跌撞撞地跟上,一步不落。

一担秸秆挑回门前,两人抽了绳子,扛着扁担,并肩再向地里走去,开始又一个循环。

……

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刘志高那块地里的玉米秸秆,终于被全部挑回了家。

赵振华虽然每担挑得少一些,但是一趟一趟的,都算是跟上了,全程倒也没落下。只是他这细皮嫩肉的,第一次干这样的重活,难免有些吃不消,两腿酸痛,双肩火辣辣的痛。

刘志高喝了一口凉开水,和连凤一起,将秸秆垒在自家打谷场的下方,用稻草盖了头,这才算大功告成。

赵振华无所事事,就在一边帮忙。完工以后,才五点半,距离天黑还早。

赵振华犹豫了一下,对刘志高说道:“高三爷,我……回去了。”

“回去干什么?真想挨揍啊!”刘志高一笑,扯着赵振华在门前的石墩子上坐下,说道:“别走了,晚上咱爷俩喝一杯,呱啦呱啦。”

连凤也收拾农具走回屋里,笑道:“我来烧菜,华子今天帮我们干活,我们应该管饭。”

赵振华索性厚着脸皮坐了下来,也不客气。

刘志高又掏出香烟来,给赵振华扔了一根。

赵振华接过香烟,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高三爷说得对,种田的汉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连烟都不抽,还有什么乐趣?

一根烟抽到一半,门前走来一个慢腾腾的家伙,是前村的兰玉树。虽然不在一个自然村里,但是兰玉树也属于东湾大队的。

在那时候的东湾大队,兰玉树也算知识分子,和刘志高一样,初中毕业生。兰玉树是个白脸汉子,没有刘志高的好身板,为人也不是很勤快,做事慢悠悠的,却能说会道,嘴皮子厉害。

农村人喜欢给别人起绰号,结合兰玉树的水蛇腰和动嘴不动手的特性,给了他一个雅号:土公蛇。土公蛇剧毒无比,乡下常见,但是攻击性不强,特征就是“嘴勤身子懒”,你不惹它,它也懒得咬你。

乡下七拐八弯的,都是亲戚,按辈分,赵振华也得管兰玉树叫表叔。

看见兰玉树走过来,赵振华点点头,打招呼道:“兰表叔这是从哪来?”

“哦,我就是随便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