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二五章 彭、州来(1/4)

作者:邘十七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彭祖是轩辕黄帝七世孙,在尧帝时期被举用为大臣,其后尧帝封彭祖到彭城成立大彭国。

彭祖与夏禹、皋陶、殷契(殷商的先祖)、弃(周朝的先祖)、垂、龙等被列为舜时期着名的二十二名臣(史上有名记载仅有十人),几人中夏禹治水有功,被舜指定为继承人;殷契辅佐治水有功,被封于商,成为殷商开国始祖;弃掌管农业,使天下丰足,因功被封于邰,号曰后稷,为周朝先祖。

在武丁的殷商军队的打击下,大彭国、逐韦国先后被灭。《国语·郑语》有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

大彭国被灭后,其后代于是以国为姓,为彭姓的渊源。在周朝时期,彭氏的一个子孙在周王朝中担任掌管钱粮的官员,后以“钱”为姓,成为彭氏的姓氏分支,所以历来都称“钱彭一家”。

彭人虽受商王朝的征伐,但并未绝袍,而是四处迁移,到达各地。商代末年,彭国人怀着对商王朝的憎恨而参与周武王伐商,为“牧誓八国”之一。

西周建立后,因彭是西周王朝的盟国,其国柞得以延续。彭以伯为爵号受到西周王朝的重视。周平王东迁后,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弱,南方楚国的强大,彭终于在公元前710年前为楚所灭,彭地入楚。

彭城在泗水河和丹河的交叉口南岸,去往彭城先要渡河。子库一行人跟着姜启,由姜启参与购买的船帮助车队渡河。

两条河流的交汇口在平原地区,河面比一般河流河面宽广,河水平缓流淌没有大的波动,河道落差不大,不似山间水流急趟,这样的河流根本无法造桥。河面太宽了,绳索桥和木排搭建的桥,以及石拱桥都无法在这个地方建立,竹筏和船只成了渡河的交通工具。

姜启安排行程的时间很合理,车队在下午三、四点钟完成渡河,然后进入彭城驿站休息。

彭城是南北方重要交通枢纽,不管楚国是不是重视,邑城的经济要比其他地区发展的好一些。高大的城墙,熙熙攘攘的人流,川流不息的车队,是这时代少见的繁华地区。

姜启确实如他所承诺的,在他自己交易货物的过程中,非常守信的始终带着子库三人,尽可能的向别的商队和买卖人推荐闵家的货物。他的真诚获得闵家一行人的十分信任,更加的依赖他。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子库、邱、公羊单三人尽可能的在城里结交各种商队和买卖驻扎点的人,闵家的独轮车和铁农具换大米销售了三分之一还多。这完全超出了他们三人的预料,没想到在彭城能换到这么多的大米。

闵家队伍的伙食明显比商队好一些,在收购了大米之后,米饭成了队伍的主食,白花花的稻米香味,勾起所有人的食欲。邱根据周书灿写给他们的做饭方法,把腊肉和香肠切到大米中蒸,香气四溢,引得姜启顿顿来闵家蹭饭。当然,他会带一些海产品作为礼品,而子库他们是拒收的。双方在这种迁让中,友谊更加牢固。

尽管闵家队伍的人对收获特别满意,姜启还是善意的提醒:“公,这里商队多,换稻的机会多。但这里毕竟不是稻的产地,吃稻的人少,人们的主食还是和我们那边差不多。向南去州来国或者楚国那边种稻,人们也全部以稻为主食,换的稻会更多一些。只是没有彭城这里的商队多,一次换不了很多货物。”

子库满怀感激,一次次的感谢:“启,非常感谢,非常感谢,这样我们已经很好了,我们非常满意。”

千言万语都不如行动,闵家车队紧随姜启的商队再次出发。第八天,少了近半长度的车队,轻装上阵,跟随商队向被吴国灭掉的州来国前进。

队伍越向南走气温明显越高,完全看不到鲁国那样的枯树和荒草。绿油油的原野,绿葱葱的树木,甚至偶尔还能看到一个小小不知名开败了的小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