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章 宋应星(2/2)

作者:隐宗宗主
卷,它的内容囊括了各种生产技艺。这本书对各种产品的生产工序,都有较详细的说明。书中还绘精美的插图。根据书中的图和描述,即可将所绘的各种机械、设备重新制造出来。其中所绘提花机、钻井设备、轧蔗机、大型浇筑和锤锻千斤锚、阶梯式瓷窑、等,在科学史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书不仅注重总结传统的科学技术,对当朝的新技术是由研究的。例如书中所记载的炼锌技术在当时领先于全世界。该书的这一记述早已引起欧美化学家的注意,凡化学文献论述到金属锌的最初冶炼时,通常都要提及这本书。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后世达尔文博士谈及生物进化与变异时,也曾引述过宋应星的这一见解。在物理学方面,宋应星研究了声音的传播,他以投石击水引动水波由中心向外扩散的现象,推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其原理也是类似的,这就提出了声音是气波的概念。在化学方面,他以汞和硫炼制朱砂的化学过程和结果为例,初步提出了质量守恒的看法。同时,他还以铁失(磨损、风化、腐蚀)而化为土为喻,初萌有物质不灭的观念。这一观念为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接受并大大发挥了。

而宋应星的哲学思想也很伟大,它具体表现在了书名上——“天工开物”。何谓“天工”呢?宋应星认为世上的资源是大自然造就的,也可以说天然工就,故而称之为“天工”。

何谓“开物”呢?天然资源并不能自然为物,必须经过人类的开发、加工,才能成为人类所需的物质资料,故曰“开物”。既强调以“天工”为基础,又强调人的主观作用,资源只有去“开”,才能生产出“物”来。这一点是宋氏哲学思想的精华。

正当黎安明在回想宋应星的伟大时,黎荃突然来了一句:“少爷,您真能劝得动他吗?别个可是举人呢!”

宋应星对中国科技的全面研究,导致他对许多科学的未知领域得以进行积极的探索,提出不少难能可贵的科学见解。比如在生物学方面,宋应星根据作物品种往往因环境差异而引起差异,蚕蛾也因不同性状的品种杂交而引起后代变异等情况,提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看法,这在人类对动植物生态变异的认识上是一大进步。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