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一十七章 隐蔽的角落(2/3)

作者:幽幽tp路
会混杂着竞争对手进来。

但是,就算知道,又能如何?

提着擀面杖将人敢出去?

很显然,康明斯这样龙头企业的一举一动也是在维柴的掌握之下,对方用的哪家的供应商,生产线上用的是哪家公司的设备,都是一清二楚的。

同样的,维柴敢将竞争对手放进来参观,康明斯自然也不担心,偷学,光看个表皮又能看出些什么?

机械行业,从来不是光看就能看会的,这中间涉及的不光是设备,设备的工艺参数设定,管理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设备这方面好说,我花了700万欧买了一台进口的镗缸孔的设备来保证精度,你会么?

这是资金壁垒。

至于工艺参数上的设定,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螺栓的拧紧,看起来简简单单,就是用风动工具或者电动扭矩扳手拧紧一下,国佳领导人到生产线上参观的时候,也喜欢拧上俩螺丝证明自己也是从生产线上走下来的工人,体现的就是一个亲民和接地气。

当然,也不能说领导拧的这颗螺丝就不合格,归根结底,还是工艺参数的设定。

该用多大的扭矩,螺栓转角多少度,都是有详细要求的,否则扭矩达不到,转角不够,车跑到半路上,螺丝全掉了,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这中间牵扯到的是大量的经验数据以及理论上的设计等等,看也就是看个皮毛,除非回去之后潜心研究,直到顺利的掌握该项技术。

这就像文人之间所谓的那句,天下文章一大抄,借鉴一下你的观点,写出些不一样的东西,谁也不能指摘什么?

你写个大数据修仙,我就不能写个大数据世界?

蹭个热点神马的,也有利于数据更好看一些,作者的订阅会多一些,也能有钱会所嫩模啥的。

总而言之,康明斯的一举一动,维柴都是掌握着的,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奇怪。

反倒是,这样看似很正常的反驳,在董杨看来,是何等的不思进取,或者叫做买办,“天朝就不能用自己的技术,比如电控单体泵,油泵这些国内也能生产,这些,有个三年时间的市场验证,也完全可以符合牌坊 规的要求。”

吴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嫌疑,在一旁起哄,“可以啊,维柴也不是只有共轨一条腿走路,谁要是喜欢单体泵,就给他提供呗?”

这句话纯粹就是看热闹了。

技术路线决定的是背后数亿或者数十亿的研发费用,拿单体泵和共轨来说,的标定是最核心的东西。

所谓标定,举个简单栗子,司机踩一脚油门,发动机该怎么转,发出多大的功率,这是由程序设定的,程序怎么设定?

不是简简单单的标个数字就行,而是不停的试验,试验再试验,最终设定一个合理的参数。

这样的试验包含的内容就多了,高原标定、高寒标定、水温对于发动机的影响,空气温度对发动机的影响,等等。

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设定一个标准的数值,然后再经过一点点的试验来完成,就是所谓的精标和粗标之分。

国内的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在国三之后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否则,那就是耍刘忙。

那么,问题也来了。

试验是要花钱的。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吴良又不是真的让老谭这样干,随口说说而已,他一直疑惑的是,作为协会,为什么非得揪着单体泵不放?

真的是为了天朝的那么多家的发动机企业考虑么?

以高寒的标定为例,车得开过去吧,从关中到边陲高海拔高原省份,路上的油费,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等等,没有个百十万的下不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