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一十八章 真相(2/4)

作者:幽幽tp路
企业在干,千篇一律的底盘,任何人只要掌握到供应商名单,就能很简单的组装出来一台拖拉机,这是国佳想要看到的吗?

说白了,都是冲着农机补贴去的,亦如同后世的所谓的电动车,差点将天朝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梦想给搞砸了。

面对一个从京汽出来的总经理,吴良其实心情蛮复杂的,人家好歹也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艰辛程度甚至比吉力的黎书福也不遑多让。

但是,错不该,将技术外扩,将整个行业带到沟里去。

要不是,重卡这个行业对于技术、资金的需求足够高,行业会不会形成后世农机的那种乱象实在难说。

可是,即便如此,连春兰也造了卡车,还不是觉得这里面能挣钱。

结果赔了好几亿进去——造车是一方面,售后也很关键,车坏了没地方修比便宜几万块钱更让人糟心。

吴良深思熟虑之下,也有些了然,对方无非就是想说,国三阶段,没有共轨发动机,好歹也能有个单体泵的替代,否则,像京汽这种对成本极为敏感的企业,起码也能有发动机可用,能够正常的活下去!

只不过,对于吴良而言,既然都已经知道,天朝的汽车行业走过的这段弯路,又岂能在这件事情上松手,他直接从监管的本质上入手,“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吴良笑么嘻嘻的发言,张玉普先是停下了动筷子的手,好整以暇的行以注目礼,以示尊重。

旁人原本还有些在私底下聊天,也随着张玉普将目光聚焦在了吴良的身上。

只见吴良不答反问,“我想问一句,国佳提出国三排放的意义到底是为什么?”

官面上的话自然是,“环保!”

但是,吴良是谁,受过信息爆炸时代洗脑过的人,又怎么会被这两个字所误导。

他讲了一个故事,南.非的故事,他以前和藤讯的网大为一起聊天的时候也曾说过这个故事。

大概内容就是,九十年代,南.非的工业曾经很发达,有一天,国外的人过来给南.非的领导说,南.非已经是杠杠的发达国家了,应该注意保护环境,要不然成天都是雾霾,不利于身体健康等等。

等到民意沸腾之后,西方就拿出了解决方案来,首先他们让南.非总统看欧米国佳的青山绿水的照片。

然后向他建议实行“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案”。

总统深信不疑,于是他表示人民就应该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南.非应该给人民谋取福利。

总统的做法引来了南.非群众一片欢呼。

于是,

南.非开始了去工业化治理模式。

这里需要说一下什么是去工业化治理;

西方向南.非建议的“去工业化治理”并不是说拆掉厂子,还原自然。

而是要求国佳在政策上不再优待工业制造业。

比如禾兑收、贷款等均不再对制造业进行减免,补偿等,并且同时推行严苛的环保法案,比如罚款无上限、比如不能通过环保评测就不允许开工等等……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的目的。

然而,这种治理方式最终被证明无异于自杀。

南.非当年就真的推行了这些政策,结果很快随着禾兑收的不断加高,南.非的工业企业倒闭了一大批,还有一批比较有实力的原本还能勉强支撑,但随后南.非又增加了为治理环境而对工业领域实行的专项环保治理禾兑收,以及无上限的最严罚款。

这就导致南.非最后一批还有竞争力的制造业瞬间崩溃。

与此同时,早已虎视眈眈的西方外资企业就向狼一样地冲进南非,以白菜一般的价格收购了这些破产的企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