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86、老贤王(3/4)

作者:菜园子里种花
,话说回来,钱如意要不是嫁给了陆子峰,也不会得胡大郎这个助力。倘若没有胡大郎,她就算有一肚子的锦绣,也只能是吃饱穿暖之后的几分牙祭罢了。想要将这些,说出来就烟消云散,无从捉摸的东西变成纸上的字儿,再变成说书人口中的书,真的和钱挂上钩,其中的千山万水,真的不是钱如意一个乡下女子独自能够完成了。

京中的人,不认识陆子峰不奇怪,但要是不认识胡大郎那就是胡扯了。胡大郎又是天天和陆子峰一起扫大街。他俩所到之处,大姑娘小媳妇,四五十岁的老太太都比别处要多一些,因此十分的好找。

于是乎,金山县的街头就出现了这样一幕。陆子峰和胡大郎并排在前头扫街,后头跟着俩操着京城口音的男人,追着俩人喋喋不休。

后来发展成,那俩人在前头扫大街,陆子峰和胡大郎背着手跟在后头监工。没办法,为了钱,人的动力一向是十足的。别说扫大街了,现在只要胡大郎肯给他俩一张纸儿,俩人替胡大郎扫茅房都愿意。

胡大郎是谁啊?天生的买卖精。在确保了有人天天替陆子峰扫大街的同时,以千金的价格,将那《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篇给卖了出去。

有了钱,钱如意立刻就央求四伯,合力将那马棚重新修建起来。陆子峰这才得以和新任的养马人顺利交接。

只是,小九还是不能去赎。

卫善大约没想到,一群毫无见识的乡巴佬,心肠硬起来竟然能硬到这种地步。眼看着小九的尸身日渐腐败起来,他才不得不命人弄了一口薄棺收敛了,找个荒僻的地方随便扔掉。

至于他为什么没有揪着小九这个尾巴,把钱家一锅端了。一者,钱家虽然人口中多,但都是平民老百姓,并不能掀起什么风浪。二者,纯粹是被书本所误。老话说,秀才谋事,十年不成。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当断之时又不肯决断。这个时候,陆子峰羽翼未丰,钱家更是任凭捏扁搓圆。等陆子峰将来雄起,钱家有了立世的资本。卫善就只剩哭的份了。

连钱如意这等终日被圈在家中的妇人都看的明白。朝廷往金山县设立经略司,就是往铁板一块的北定候的势力之中,楔了一个钉子。这就是明摆着,要飞鸟尽,良弓藏的架势。

经略司从无到有,想要迅速成长到可以和玉匣关分庭抗礼的地步,显然没那么容易。这其中,最艰难的当属陆子峰。对于玉匣关来说,最难以控制,最容易出变故的也只有陆子峰。

因为,卫善显然是和玉匣关站在一条线上的。他和周正是儿女亲家。还有这个更明确的关系么?

至于,为什么那个不稳定的因素就是陆子峰呢?这也很好解释。陆子峰虽然是卫善养大的,可他的身份却是武侯唯一的后人。要知道,在玉匣关内,从声望上讲,能和北定候一较高下的,非已经作古多年的武侯莫属了。

老百姓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原委,倘若有朝一日,武侯合家抗敌,举家殉国的事情传扬开来,那么很有可能,北定候的光辉会被武侯压下去。

只有真正的掌握权力的人才会明白,民意的动向非同小可。

此时不杀陆子峰,实在是卫善这一辈子最大的败笔。当然,陆子峰之所以能活着,还有别的因素在里头,只是此时的钱如意并不知道而已。

正是如此,钱如意既然能料到陆子峰此刻处境的艰险,自然本能的就会去想办法化解。

只不过,她拥有的东西实在太少,她牵挂的人又实在太多。到了这个时候,她忽然明白为什么自己从前执拗的不肯将自己轻易嫁出去。原来她潜意识就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保护得了她想要保护的人的。

过去的她一直在逃避,时至今日,她已经逃无可逃,退无可退了。

钱如意思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