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33、逃走了(2/4)

作者:菜园子里种花
他这般景象,顿时就令屋里的女人们,将紧张的心越发的揪紧,钱如意都吓得不会呼吸了。

却听那卫善哭道:“启禀太妃娘娘,下臣适才接到家书,言讲下臣的母亲,薨了……”

听见这话,钱如意憋在胸腔里的一句话才吐了出来。她都不用照镜子,都知道自己此刻的脸色定然十分的难看。

老太妃也明显舒了一口气:“什么时候的事?”

卫善道:“上个月。”

不怪他接到消息晚。从京城到这金山县,一路上千里迢迢。又闹匪患,道路难行。一封家书走一个月到了,已经是万分幸运的事情。那走不到的,也不稀罕。

老太妃叹息道:“你母亲一生,也算不易。”

卫善跪伏余地:“太妃娘娘,下臣不孝,未能侍奉老母榻前。如今老母挺匛在堂,下臣怎可贪恋功名,令老母久等不至?”

老太妃听明白了:“卫大人是要这就启辰回京尽孝么?”

卫善点头。

老太妃道:“你可知,金山县现在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际?”

卫善再次伏地:“下臣自然知道。可是孝字大过天。况且,这里有老王爷坐镇,料想无忧。”

老太妃冷笑:“看来你去意已决。”

“望太妃娘娘体恤下臣一片孝心。”卫善说着,又向着老太妃行了一个大礼,而后不等老太妃开口,站起身来,弓着腰,依旧提着袍脚向后退了两步。而后转身逃也似的快步走了。

老太妃伸手抓住桌上一个茶碗,望着他的背影就砸了出去:“庸才,小人。”

可那卫善除了走得更快,连头也未回。

钱如意心里咯噔一下:“卫善这是什么意思?”

老太妃道:“躲事罢了。”

钱如意看向老太妃,老太妃也正看向她。一老一少两个女人相视而望,一切都在不言中。

她们各自心里都明白,朝廷在这里设立经略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分玉匣关的兵权。自古以来,世人为了争权夺利,骨肉相残得都不知多少。分权好比虎口夺食,和北定候对上那是迟早的事。

那郑学监曾提到‘将军’二字,试问,那个土匪的头目称作将军的?这其中的关窍还用明说么?

那卫善庸政,懒政未尝不是知道这其中的艰难险阻之处。如今这般,他躲得又是什么,但凡略思想一些,就不难知道。

老太妃看钱如意的脸色实在难看,伸手将她搂紧怀中:“孩子啊,那男人们在外头做事,咱们女人就是家里的天。撑得住也得撑着,撑不住也得撑着。这一点,那北定候的夫人,就是女子中得翘楚。”

钱如意这时,就算强迫自己不要去想那玉匣关,不要去琢磨那北定候都是不能够的。陆子峰和老贤王的安慰,全在那周正的一念之间。她不得不想,不得不揣摩。

因此,听见老太妃提起那北定候的家事,她下意识的就打起了精神:“听说那周夫人年长北定候很多。”

老太妃点头:“那周夫人原本是周正的表姐。那时候,周家已经没落。周正的父亲烂赌好色,年纪轻轻就死了。留下了孤儿寡母两个。周正的母亲不事俗务,并不懂得经营。就请了她的姐姐、姐夫来家里帮忙。谁知,那是一对中山狼,夫妻两个觊觎周家的残存的家业,要将周正母子谋害了。是他们的女儿,也就是周正的表姐,现在的周夫人,不耻父母的恶行。救了周正母子。

周正的母亲不堪打击,一病不起。临终托孤给自己的甥女儿。彼时,周正才三岁。周夫人是抱着他成得亲。”

钱如意听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周夫人大义,世间少有。”

老太妃点头:“是啊。这样的女子,也算奇人。她不但将周正抚养长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