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章 换了人间之三:学生们(上)名将云集(2/3)

作者:龙吟森森
马十五岁的时候,骑兵二十五岁,在战马衰退之前,还有五年的黄金岁月。

梨树城南面,以前的皇太极大营,当时由于是皇帝陛下驻跸之处,自然修建得异常坚固,皇太极败退后,包括瀚海军自己的大营在内大多都拆除了,只留下了这一处大营,如今便成了骑兵学校骑马训练的地方。

当然了,在天寒地冻、积雪深厚的时候,全体学员和战马就要搬到城里大营。

与东京城的步军学校一样,骑兵学校同时也是梨树城的守城部队。

眼下,大营里布满清一色白色的、大夏国工部出品的军用帐篷,此时你若是站在梨树城南城从墙上拿着千里镜,便瞧得很清楚。

三百五十顶帐篷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大营里,三百顶是学员的宿舍,剩余的便是后勤、教员的房舍了,正中那顶最大、最高的帐篷,便是包括总教官孙秀刚的“大帐”,帐篷顶部一面瀚海军军旗正在风中猎猎飘扬。

当然了,除了作为他的寝帐,还是日常办公、会议之处。

对于学员来说,十人一座帐篷。

既然是军事学校,自然一开始就是按照军制来划分的。

有幸划到骑兵旅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第一排第一班的学员来头都不小,至少在其中一名学员孙德昌看来就是如此。

孙德忠,来自辽东的辽东汉人农奴子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马匹,辽东本地人,从他爷爷算起,他家已经三代为奴,也幸亏“从龙”早,他家早早成了镶蓝旗的包衣户,故此,虽然贫困,不过人丁还是有一些。

他家本来就姓孙,被大夏国官府从旗人手里解放出来还分配了田地后,便依照此时大夏国传说的孙家“传秀德万世”的辈分改名孙德忠。

当然了,对于这种现象,尼堪也暗地里有一些规矩,本来就姓孙的汉人以及林中、草原的子弟可以改姓,其他的则要他赐姓方可。

虽然是包衣奴才,十五岁的孙德忠却很健壮,这也是他被选中到骑兵学校学习的唯一原因。

不过当他得知与自己一个帐篷的其它几人的身份后,这心里的紧张、自卑感便油然而生。

穆占,南楚留在辽东的儿子,当他在上都投降瀚海军后,他的家小自然受到影响,不过他唯一的儿子却在他叔父尼亚哈(有一个尼亚哈)的收养下平安长到十五岁,在这种情形下,读书识字是不成的,不过骑马射箭却一点也没有少。

穆占,后世清国平定三番的名将之一,今年十五岁,而他的叔祖尼亚哈还有一个身份——纳兰明珠的父亲,纳兰性德的祖父,而南楚的父亲则是尼堪新纳的妃子苏泰的亲兄弟。

于是,七拐八拐的,人家穆占还是尼堪的亲戚,私下里,穆占还要叫尼堪一声“姑祖父”。

孙思克,同样十五岁,后世的河西四名将之一,可惜由于父亲孙得功早死,此次八旗南下朝鲜时肯定就顾不上他了,于是,在尼堪的“关心”下,他也来到了骑兵学校。

与尼堪想象的差不多,此子从小习武,十五岁的年纪便生就一副成人模样的身板,如今不仅骑射了得,还读过一些兵书。

按说,孙得功是间接死在瀚海军手里的,孙思克对于瀚海军十分反感才是,不过眼下就算满洲八旗都是栖栖遑遑的,遑论那些汉军八旗子弟?

祖泽洪,十五岁,祖大寿幼子,将门世家,骑射也不在话下。

巴图,从喀尔喀回到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苏尼特部落浑台吉腾吉斯的幼子,也是十五岁,此子从十二岁开始便在乌兰哈达(赤峰)的学校学习,十五岁后便转到了梨树城骑兵学校。

图里琛,原本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流域大汗巴尔达齐的侄子,也算是索伦人,也是从小便在哈尔滨学校学习,如今转到骑兵学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