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二十三章 程越的奏章(2/3)

作者:未知
群臣一听,谁能不明白忽必烈的意思?全都立刻把目光集中到程越身上。

程越被忽必烈一语惊醒,还有些迷迷糊糊,不自觉地打了个呵欠,又伸了个懒腰。群臣无不苦笑以对,气得忽必烈差din没拿手边的镇纸扔过去砸他。心道站着你都能睡这么香,昨晚累着了吧?混蛋!

程越抖擞精神,站出来对忽必烈道:“大汗,臣有本奏。”

程越一站出来,群臣都不由屏住呼吸,睁大双眼,竖起耳朵,生怕自己漏听任何一个字。程越可是罕见的两国为臣,他会上什么奏章?

忽必烈din头道:“好,你且奏来。”

程越道:“如今大汗全力经营漠南,大元的财税、兵力、劳役大半出自汉地,全国人口也有八成以上为汉人,但不管是朝中还是各行省、路、府、县,派去治理的蒙古官吏大半不识汉文,全靠通译和手下的小吏来回传话,时常造成下情无法上达,朝廷的旨意到各地后也可被随意曲解,甚至与原来的意思南辕北辙。这就使得各地的权力往往掌握在通译和小吏手中,他们因此可以上下其手,呼风唤雨,朝廷派去的断事官和达鲁花赤往往只是摆设,任由他们欺瞒。长此以往,大汗要如何得知民间疾苦?朝廷如何做到政令通畅?好处被小吏所得,责难却要被朝廷承受,百姓就会日益不满,臣窃以为这是取祸之道、亡国之途。自古以来治理国家,没有话都听不懂却能治理好的。所以臣想请大汗下旨,所有派驻各地的蒙古和色目官员,必须学习汉文,以三年为限,每年都要考试,三年期满后,所有没通过考试的全部罢免!朝中的大臣也必须蒙汉皆通,但通不过考试的是否免职由大汗定夺。”

程越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程越说的确实不错,但从来没有人敢提。蒙古人南下征服了中原,就应该是汉人要学蒙文才对,怎么还有要蒙古人学汉文的道理?蒙古贵族中不会汉文的大有人在,照样作威作福,谁能勉强他们去学?蒙古人中喜欢骑马射箭的很多,喜欢学习的却很少,真的要下这样的旨意,岂不是要与所有蒙古贵族作对?程越难道要挑拨忽必烈与蒙古诸王的关系?居心何其险恶!不会魔法的魔法师

忽必烈面色一沉,犹疑不决。程越说的是大元长远的利益,当然应该去做,但他如果真这样下旨,不要说一直对他不满的三大汗国诸王,其余的蒙古诸王说不定也会牢骚满腹,背地里骂他数典忘祖都是轻的。

程越早就知道忽必烈在顾虑什么,接着道:“大汗,臣说的不是要让所有蒙古人都学习汉文,只是在汉地当官的才要学习,这样的人并不多,臣与太子殿下算过,一共才一万多人。朝中的蒙古王公贵族,学不学听凭自愿,任免升迁也都取决于大汗,丝毫不受影响,臣不知大汗还在犹豫什么?”

忽必烈眼睛一亮,又猛地瞪了真金一眼,喝道:“此事你与程越私下商量过了?”

真金气得在心中大骂程越,这么大的事,哪里是你说的小事?若是程越的这个奏章被认定为动摇国本,就算他是太子也承担不起。偏偏他与程越约好,要一同进退,这可怎生是好?心惊胆战之余,站出来勉强道:“儿臣确与左丞商量过,只是当时说得没有这样详细,此事并不急迫,日后再议也可。”

程越不屑地扫了真金一眼,心道好一个没担当的太子,根本指望不上。

左丞相忽都察儿出列道:“大汗,臣以为,程左丞说的这些话,都包藏祸心。蒙古人大部分都想当官,要当官就得去学汉文,时间一长,不就都变成汉人了?到时候天下还是我们蒙古人的么?”

程越大怒,上前几步,站到忽都察儿面前,斥道:“你说的这叫什么狗屁道理?!金国统治北方一百多年,汉人变成了金人还是金人变成了汉人?金国是被汉人给灭亡的么?你身为左丞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