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二章德为首(1/2)

作者:大东南
其实长孙无忌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这种望天收之事不是长孙无忌的作风。他已经潜移默化之中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了李二的大脑。

因为手段高明,方式隐蔽,所以李二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障碍。

这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长孙无忌为官的艺术。

作为一个跟随李二多年的老臣,长孙无忌太了解李二了,了解李二更胜过了解自己。能做出玄武门之变这样事来的帝王,岂是泛泛之辈?其心也硬,其志也坚,心机深深奇深,天威难测。

能窥测其一二者莫不是有大智慧之人,放眼朝中,除了自己,估计也就房玄龄、杜如晦这几个人,其余诸人皆不足为论。

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优势长孙无忌才会稳坐钓鱼台,无声无息的开始向李二灌输他对立太子的看法。

李二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就是玄武门之变,毕竟斩杀的是自己的兄弟,这种心理阴影无法治愈,即使李二隐藏的很深,但长孙无忌清楚,他很担心自己的这种行为会成为以后子孙的效仿的对象。

李承乾事件是一个不好的征兆,已经给了李二深深的震撼,他仿佛感受到了当年高祖的无奈心情。

为了大唐江山,也为了李氏不会自相残杀,李二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一定会严肃的考虑这件事。

长孙无忌这段时间在读《孝经》,并且写了很多的读书心得。为了分享读书的快感,他隔三差五的就向李二递上自己的奏折,汇报自己的思想感悟。

一篇是不够的,这种无聊的事情必须反复加强才有效果。

李二十分奇怪,长孙无忌放着那么多事不去做,怎么有时间读起书来了?

不过长孙无忌的读书感悟写的不错,洋洋洒洒,读起来抑扬顿挫,让人如饮甘霖。不愧是大才子啊,写起文章来犹如蛟龙入海,汪洋肆恣,读之让人欲罢不能,余音绕梁。

文章非小事,只字未敢轻。看来长孙无忌确实下了一番功夫,读到心里去了。

李二很感慨,如果天下都能如长孙无忌说的那般,那该好多。妻贤子孝,兄谦弟恭,那他就不用这般操心忙碌了吧?

可是荀子说的好啊,人之初,性本恶。不仅自己是恶人,整个天下都是恶人,这种震撼是极大的。

他不由的联想到了自己,想起了已经过去很久的玄武门之变,想起了刀剑相撞的声音,想起了箭矢刺穿李建成身体的声音,想起了他愤怒的吼叫,想起了他轰然倒地的沉闷之声。

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

兄弟相残这种大逆不道的事让他夜夜难眠,冷汗不止。

虽然所有人都很默契的保持了沉默,仿佛从未发生。但是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刻意的回避并不能掩盖真相。

他深信自己做的是对的,毕竟面对皇位,做任何事都可以被原谅。

可是当他处在皇帝的大位,面对底下皇子对太子之位的争夺,他有种深深的无力感以及控制不住的恐惧感。

那种血淋淋的场面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不能再发生了,否则他都不敢想象,他是否还能承受这样的打击。

而这样的事情如果再次发生,那李氏江山以后又该如何传于万代子孙?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管是坏的还是好的,都会有人不断效仿。他必须毁掉这样的榜样,不能遗留后患。

长孙无忌说的不错,孝字当先,德次之,才再次之。

孔子曰,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治国之道,在于德。

德睥天下,四海皆平。

李泰很聪明,才不可谓不大,智不可谓不高,然其德行,终是不足。

才不足自有大臣弥补,德不足则如滔天巨浪,无人可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