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章迎刃而解(1/2)

作者:大东南
李治真的想要翻桌,不干了!老子不干了!他像一头发怒的雄狮般在太极宫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没有人理解他的烦闷,也没有人来安慰他,更没有人敢安慰他。

他李治是皇帝啊,无所不能的皇帝,谁有资格安慰他?而且,在他们心里,皇帝是用不着安慰的,你已经是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整个天下都是你的,说一不二,想要什么都能立刻得到,你有什么好烦闷的?要烦闷也应该是我们烦闷才对,我们整天要装着努力工作的样子,小心谨慎,不敢出错。还要猜测陛下你的心思,生怕哪件事做的不好丢了头上的官帽。

我们容易吗?

在他们眼里,皇帝是无所不能的,是可以不睡觉、不吃饭、不苟言笑的机器。

反正他们该做的事已经做的,在奏折上写的清清楚楚,用不用,怎么用,同意不同意,这都是皇帝的事,和他们无关。

可是李治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人,他有血有肉,有怒有笑,有喜有悲。有高兴的时候,也有郁闷的时候,有巨大的压力,也有感情的缺失。

此刻的李治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武媚去东都了,李治一肚子的话无人诉说,武媚对李治感情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的武媚,对于李治而言不是 上的关系,而是精神上的支持者。

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大唐帝国对外用兵一直没有停止,这让李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打仗从来就不是小事,需要慎之又慎,每一个决定都牵扯到帝国的命运,朝堂之上的一个决定,直接关乎前线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生死。李治的压力太大了,他不是马上皇帝,李二当年戎马半生,亲手杀过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打仗是家常便饭,对于李二而言,用兵轻车熟路,整个帝国没有一个人能糊弄了他。

但是李治不一样,他没有去过前线,没有带过兵,对用兵的理解仅仅限于闲暇时看过的那几本兵书。从未进行过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操作。

他不用亲自带兵,但是他需要通过一道又一道的边境奏折来对战争做一个最粗糙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他在做一个决定时才会心里有底。

要不要增兵?要不要换将?要不要撤兵?要不要增粮草?打不赢怎么办?打赢了又怎么办?打个平手又怎么办?

要不要犒赏?如何犒赏?给谁犒赏?回师了怎么升官?升几级?

无数的问题萦绕在李治的头脑里,让他久久不能抉择。

下面的大臣当然有很多主意,都说的有理有据,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做最后的决定。有的人觉得必须增兵,理由罗列了一大堆。有的人反对增兵,理由同样写了长长的十几条。

矛盾吗?矛盾。

有错吗?

都没错。

那怎么处理?

当然是皇帝做决定。反正其中的利弊我们已经说了,至于怎么做,那是皇帝的事,我们都没意见。

所以李治只能硬着头皮把那些奏折一道一道的详细研读,再结合边境过来的战报,来做最后的决定。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李治对打仗不熟悉,所以做决定的时候不免有些心虚。毕竟这可是举国的大事,关系到大唐的国运,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关系到大唐千家万户。

深夜的李治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武媚想问又不能问,只能陪着李治一夜又一夜的苦熬着。

慢慢的,李治开始和她说起自己的苦闷,自己的不易,大臣的滑头。

武媚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听者,她从来不发表意见,总是安慰着李治,让他重新看到希望。

再接着,李治对就一些事情问问武媚的看法,毕竟,李治也需要做一个参考,即使没有任何价值,至少让李治有一丝心理上安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