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 老太太的心头好(2/3)

作者:安五娘
度有孕这种事过了十来年从未想过。

婆母宽宥平和,从不曾当面提及子嗣传承这类的话,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着妯娌周氏,都没有半点怨言,总念叨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

婆母大字不识一个从北边逃难来了江南,嫁给了当时家徒四壁的公公,公公一心读书科举却屡屡不中,家中艰难全靠婆母一人做面食贩卖维持生计,还要供公公读书。

后来公公凑巧救了京城南下游玩的一位贵人,自己却伤重不治,死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求贵人庇护孤儿寡母,许他们一世富贵。

婆母知道后婉言谢绝,只要了一千两白银,买宅子买田地买铺面,剩下的就打算当作两个儿子将来的老婆本,自己依旧起早贪黑的支摊子做面食。

再后来两子渐渐长大有了各自的想法,老太太很开明,愿意读书的继续读,不愿意的就帮着经营家中的两三个小铺面。

也亏得童二爷有天赋,生意越做越大,老太太看小儿子有能力就果断放手开始深居内宅。

当时还只是江阴县一户殷实人家的童宅,从出了个状元郎后便陡然上升到了一个最高的阶层,士农工商,商排末尾,童二爷经商多年也不及童大老爷一朝成为状元郎的声名显赫。

童老太太没有因为长子得中状元便毁了当年的婚约,依旧坚持大儿子迎娶武进县的商户之女温兰,两县毗邻来往也方便,圣上旨意童家大爷外放回长春府任州府之长,更是个大喜讯。

当时自己即将临盆,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都很高兴,大家都喜欢江南这片土地,谁也没有生出要离开故土去京城闯名头的野心。

童二老爷生意做得再大也没想着往北边发展,大家都谨遵老太太的教诲,一家人平平安安才是真。

至于刚入朝野便从州府之长起步,虽说童大老爷才学能力的确过人,但也都清楚还是因着童老太爷当初救的那位贵人,至于那位贵人是谁,没人知道,童老太太也说当时太过伤心痛苦没顾得上细问。

想起陈年往事就跟做梦一般,一转十来年,如今自己儿女成双,便再无所求,笑盈盈地替自己夫君回答道。

“安姐儿您还不知道嘛,今天她弟弟洗三宴,可不就是她显身手的时候了,再者婆母在天宁寺茹素为我儿祈祷了这许久,如今回来了,安姐儿要亲自下厨做老太太的心头好啊。”

老太太的心头好府上众人无人不知,那就是——肉。老太太极爱吃肉,年轻时都省着给了两个儿子,把童大爷和童二爷养的身段极为高挑挺拔,在整个江南州府都是数一数二的。

后来家境渐好却总觉得厨子烧的肉不够好吃,府中厨子换了一波又一波,还是五岁那年,童家三小姐偷溜进厨房玩耍,顽皮性起给小炉子上炖着的红烧肉加了些料,老太太误打误撞吃到了惊天大美味,才惊觉小孙女在厨艺上的天赋。

自那以后童家三小姐俨然成了府中一厨之长,隔三差五下厨房视察指导,给府中诸人改善伙食。

要不是温氏这一胎极要紧,老太太才舍不得委屈自己住到天宁寺里去,那日一听说长媳顺利产子,东西都来不及收拾坐着车带着王妈妈连夜就赶了回来。

一进门就嚷嚷“安姐儿,安姐儿在哪儿!快,快去给祖母弄点肉吃,祖母在天宁寺这几个月快憋死了!”

之后还是童清妍以茹素太久骤食肉腥会得病为由稳住了老太太,只先从清淡的鱼肉粥开始慢慢让老太太吃上了肉,今天更是一早就去厨房准备给老太太做新菜,叫什么百福包的,听着名字就觉得一定很好吃。

此刻在厨房犹自不知被人念叨着的童清妍,正仔细的切着透着清雅豆香的百叶。

一张张厚薄均匀的百叶皮切成大小相同四边相等的形状,早已拌好的肉馅在珍珠一手勺子一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