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二十三章这潭水很浑(2/3)

作者:宋默然
不过李纲听说这厮作战奋不顾身,连眼睛都弄没一只,便加刺史头衔以示褒奖。

另外,由于“虎捷乡军”的名称没有变,他们领的还是极其低微的饷银,只能靠作战斩获来挣赏钱。李纲显然是体谅到了这一点,随同宣示嘉奖晋升命令官员而来的,就有给虎捷将士的赏钱。一颗人头三贯。这仅仅是给士卒的,还不算统兵官的封赏。

徐卫自带兵以来,现一个问题。这时代官场上忒黑暗。可虎捷军的赏钱,甭说克扣,连拖延都从来没有过,打完仗不久就结算,一贯都不会少你的。看来大宋朝廷还真是不差钱,赶跑斡离不粘罕时,天子在东京大行封赏,当时赏出去的钱财实物,恐怕要以千万计,可也没见官家皱下眉头。

其实,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宋经济确实达,税收确实丰厚。但赵估在位时却经常在财政上捉襟见肘,有钱也禁不住乱花。到了赵桓即皇帝位,奉行节俭,这才给国库攒下点钱。而且,如果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展,金军第二次攻东京,两国议和,大宋要赔给女真人光是白银就要五千万两,那还哪来的钱作军费?

封什么官,赏多少钱,徐卫固然在意。可他更在意的,却是军械装备的补充西山一战,虎捷伤亡近半,肯定要重新招募壮士充实部队,装备问题当其冲。而且定成军直属于陕西宣抚使,武器装备肯定向京兆讨要。但这回上头派人来,只看到任命状和成堆的钱,一杆枪一套铠甲没见着。而且,他早就上报宣抚衙门,讨要战马一千五百匹。连根马毛也没看见。

本来他以为是不是有人从中作梗,故意卡着自己的装备。就请京兆来的一群官员吃酒,喝得峨,诗子粗的时候,人家跟他说了实话。令尊的名号在那几在石。你又是官家亲自提拔的武臣,谁愿意找不痛快卡你的装备?跟你说句不能外传的话,你们这里可能要单独划成一路,作为日后抵抗或者说进击李逆女真的前沿。想要装备,等事情定下来,人选安置好,自己问新任大帅要吧。

这消息对徐卫来说非同小可。这里如果单独划作一路,那新任的大帅以后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得先打听打听到底是谁?可无论他怎么灌酒,怎么刺探,这帮京兆来的文武官员就是不肯透口风。后来被逼急了。有位长官问,泾原的徐大帅是你堂兄吧?徐卫说,啊,对,怎么地?对方就说,跟徐原有关,多的甭问。

跟大哥有关?如果是大哥平调过来,那人家肯定就直说了,既然说是有关,那保不齐是泾原路哪位长官。又联想到大嫂托付一位侄儿过来。这事应该不是空穴来风。这倒是件好事。定成军直属于宣抚使,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上报到京兆。李纲管着这么大片地方的民政军政卓务繁忙,总有个拖延耽误。如果单独划出一路,那以后办事就方便多了。对掌控河东形势,也大有稗益。

反正这事也轮不到徐卫操心,送走了京兆官员之后,他便着手从乡兵中挑选勇壮之卒充实部队。定成军现在防区扩张大了几倍,可虎捷只剩一万多人,又处在前沿,显然兵力不足。现在定戎境内大多是从河东逃难过来的流民,其中不乏身强体壮的汉子。入伍一来可以报效国家,抗击金狗,二来又可以多少挣几个养活一家老因此知军衙门的征兵令一出,被编为乡兵的河东汉子们群起响应。只是虎捷征兵极严。各方面限制又多,因此进展缓慢。都说乱世招兵,是人就要,可徐卫一直认为人马多不一定战力就强,李植人马够多吧,一打起来还不是作鸟兽散?可现在什么局面?陕西各路都在扩编,但人就那么多。结果连他选剩下的,人家都当宝贝。徐四就专门从同州过来,征走了数千人。

其实整个大宋,最好的兵源在泾原、环庆、嘟延这三路,尤其是秦陇一带。这些地方别说朝廷正规军,哪怕是番兵、乡兵、甚至忠义巡社。都与党项人和青唐诸羌纠缠了一百多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