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七节生辰(1/3)(1/2)

作者:羽外化仙
自从刘府回来,十二娘就不怎么在府里走动,除了大夫人召集各位姑娘裁新衣的时候去了一趟芝心斋,其余时间就待在芳菲楼里看书。

因大夫人不许她去曹家的私塾念书,十二娘只好给曹映嘉回了一封信,婉转的表达了对此事的遗憾。

曹映嘉从曹夫人那边听说了十二娘的处境之后,表示理解,但依然觉得很可惜,于是派仆人给她送了一幅自己临摹的骏马图给十二娘。十二娘则揣摩着曹映嘉的喜好,画了一幅《荷塘烟雨图》回赠给她,聊表感激之意。

十二娘平日看看书,兴致来了画两笔,再就是看七娘做女红,帮她画花样子,日子过的倒也悠闲,眨眼间就到了八月初八高元娘生辰。

因只是散生,加之刚刚给梓哥儿办了满月酒,所以元娘这次没有请客人,就只有王家和高家的人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十二娘念着元娘对她的好,挑了一枝金镶珠石点翠簪作为贺礼。

燕娘看着十分心疼,道:“十二娘,这可是六夫人留下来的点翠簪啊!”

点翠是一种用翠鸟羽毛与金银首饰相结合的复杂工艺,翠羽点缀的位置不同,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而且翠羽自身有梦幻般的彩光,使得点翠首饰典雅而高贵,价格不菲!

十二娘笑了笑,把点翠簪放进送礼的匣子里,说:“燕娘,你之前也说,我在长安的日子,全靠大姐照拂。上回我若不是得大姐提点,如何能在众夫人面前博彩?又如何能得大伯母另眼相看?眼下的日子,全是托她的福,我相信娘泉下有知,也不会怪我把她的东西送人的。”

燕娘想想也是,若六夫人在世,只要能让十二娘过的好,又怎会舍不得一直簪子?

她终是轻叹了一声,说:“燕娘原还想着等姑娘长大了,看姑娘戴上这支簪子的。”

十二娘安抚道:“燕娘放心,我们以后一定会有更好的东西的。”

燕娘无声的点点头,陪着十二娘出门去。

上一次去王家做客,大夫人什么都未跟十二娘交代,这次她主动带十二娘出门,自然要把王家的情况跟十二娘说个清楚。

王家是降州龙门的百年望族,家学渊源,乃唐朝数得上数的书香门第,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隋末著名大儒“文中子”。文中子原名王通,因学术成就非常高,门人数百上千,又有“王孔子”之称。

王通有两个儿子,长子王福郊为门下省侍诏,次子王福峙为太常博士。长房王福郊生有两子一女,二子王勤正是高元娘的丈夫。次子王福峙现在有三子两女,长子王勉、次子王励、三子王勃才名远播,并称“三株树”,乃是现在长安中风头正盛的才子。王通另有一个弟弟,是有名的诗人王绩。

高元娘之所以能嫁入有名的王家,也是因高元娘在闺中就颇有才名。她闲时所做的几首寄情之诗被高老夫人“不小心”传给了长安的闺中姐妹,颇受贵妇人们的好评,因而被王福郊之妻齐氏看中,说了亲家。

她于三年前嫁入王家,后因公公和王家几个兄弟都在长安任职或读书,而迁到长安。

十二娘在路上细细的整理了一下高夫人告诉她的这些信息,不禁啧啧称叹,王家果然是满门才子,人才济济的大家族啊!

这次两家为元娘的生辰聚在一起,因是姻亲,于是不再见外,一起聚在了元娘的思齐院。

王家大夫人齐氏带着两个儿子并长媳鲁氏,二夫人吴氏带着三个儿子并两个女儿及三媳妇赵氏,都已经到了思齐院,等高家的众女儿还有高二郎一到,十分宽敞的院落顿时显得拥挤!

十二娘一进院子,就被众多的人弄晕了头,依样画瓢的跟着姐妹们喊着王家的亲戚。

齐氏的长媳鲁氏帮着元娘照顾女眷,把齐氏、吴氏和高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