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二百零七章 家祠(2/3)

作者:天光映云影
龘县刘氏非一等门阀,而涵因是“五姓”之女,并且是泰王姨母,皇族的外戚,自然可以恩封。

太皇太后让知道他的心思,皇帝自那日问了一句涵因成婚日期之后,这个月一直不肯临幸六宫,成日和一个叫歆儿的宫女厮混。这其实是在表达之前群臣和宫里暗中阻止他纳涵因为妃的不满。太皇太后思考再三,终于还是同意了,不过涵因只能封为郑国夫人,不能封唐国夫人,歆儿封为才人,不能在皇帝跟前伺候,皇帝也知道不可能长期这么下去,于是便同意了。

这里面的内幕涵因不清楚,不过她知道,照李湛那种多心的个性,恐怕要猜测好久。

诰命服是随着旨意一起赐下的。拜祭祖先就要身着诰命服色了。

再回到祠堂,众族人的神色已经恭敬了许多,太夫人和几个妯娌的脸色各异。

李湛深深的看了涵因一眼,见她一直保持着严肃矜持,既骤然获封无喜色,亦无地位改变的局促,仿佛生来就是身居高位的。

向祖先牌位磕过头之后,作为继室,应当向元夫人的牌位执妾礼。因刘氏先于李湛亡故,在李湛死前是不能供入祠堂的,只有等李湛死后,和李湛的牌位一起供奉入祠堂,因此,她的牌位是供奉在祠堂边上的一间耳房里。

从祠中出来,便有傧相引导涵因去一边的耳房给先夫人行礼,大夫人韦氏刚刚听到涵因被册封为国夫人的时候脸色阴沉了好久,若不是丈夫死了,这个国夫人一定是她的,现在反而让一个继室占了先,见她要去给刘氏的牌位行礼,面色稍霁,心想总不过是个继室。

谁知道,涵因走到耳房的门前,进去却不下跪行礼。对左右说道:“虽然我也想进去参拜姐姐,怎奈国礼大过家礼,让二姑娘代我给先夫人行礼吧。”

韦氏的脸色瞬间又黑了起来,冷声说道:“拜祭先夫人是家礼,妹妹还是除了诰命服亲自过来行礼吧。”

之前,她安排丫鬟让涵因给窦太姨娘行礼敬茶,是听了一个婆子的主意,打的也是国礼的借口。但她却忘了敬茶礼是儿媳妇向婆婆行的家礼,而涵因根本不是窦氏的儿媳妇,因此不必向她敬茶,只是尊重她的诰命身份,行了万福礼,窦氏只受半礼,是为了表示对家主夫人的尊重。这让韦氏颇为尴尬。此次,她以为揪住这一点,可以让涵因下不来台。

涵因听她如此说,不急不躁,回过身冲她笑道:“嫂子有所不知,高祖开国定《周礼》《仪礼》《礼记》为三礼。以彰人伦治化,祭祀先祖之仪出自三礼中的《仪礼》,因此既是家礼,更是国礼。涵因不得已,只能以国礼为先。刘公公,您说呢。”

刘公公被请为宾客留下来观礼,这么个册封法是皇帝拍脑袋想出来的,之前并无前例。这叫他怎么说呢,这事弄到礼部去,怕是礼部那堆老学究都要吵上半天,不过他知道的是皇帝待这位郑国夫人非同一般,自然是不能得罪的。可是如果自己乱说话,说不定会被御史弹劾。他想了想才说道:“此无前例,咱家只知道公主出降驸马府之后。祭祀夫家先祖也是要循国礼的,先朝襄阳公主侍奉姑舅,谨礼持家,敬宗赞曰‘德行垂范、仁爱孝友’,夫人出自世家名门,以礼仪传家,自然是最是懂礼法的。”

说了这么些,球又踢回了涵因这里,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是这类御前太监的一贯风格。公主出降,就连公婆也要对公主行礼,襄阳公主“侍奉姑舅”基本上就是派个人问问安,偶尔自己去看看,免了公婆向自己行礼,这就是公主“仁爱孝友”了。自然是偏向涵因的。

韦氏张了张口,她说这些,其实是想扳回自己之前丢了的面子,此时倒更显得她不知礼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脸憋的红了。

太夫人还是一贯严肃的表情,也并没有看大儿媳的窘态,只是对李令玉吩咐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