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二章 准备主动进攻(2/2)

作者:唐远
同用途粗细也不同,晒干后就可以用来引燃了。也只经过了简单的几天试验,能保证完全燃烧、能引燃末端火药的引线就初步制作成功了。引燃速度与里面火药的量及引线长短有关,只要火药量充分基本可以保证引燃成功。

杨晞令工匠们在成批量制作引线的同时,也令他们研制可以在一定潮湿环境下点燃的引线,还让他们琢磨出引线内火药量与燃烧速度的比例,最终制作出能在雨天使用的引线及不同规格、不同燃烧速度的引线,以用在不同规模的炸药包及简易“手雷”上。

杨晞知道,下一场战争会在不久的以后到来,他暂时没时间去进一步研究威力更大的火器,也暂时没时间研制引信,要是战争暴发,只能将这些初级火器投入战斗中了。

原本潼关已经有十万人马,近段时间不断有勤王之师抵达,朝廷也新募集了一部军士填充到潼关,这样潼关的镇军人数已经有近十四万。这些新募集或者新抵达的军士也加入训练的阵列中。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将士们各方面的情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少组织纪律方面比原先改变了很多。

将士们战斗力有多少提升这个没有人敢明确说,毕竟战斗力要在战争时候才能体现出来,但杨晞相信,凭着残兵败将就能将潼关城守住的这些军士,战斗力在训练后肯定得到了提升。他早先只守不战,坚守潼关不出的理念因为军队人员的补充及持续的训练而发生了改变。

叛军因为受到郭子仪、李光弼等部的打击而没多少建树,安禄山有退守洛阳,甚至放弃洛阳、退守范阳的打算,崔乾佑屯兵十万于陕郡也只守不战,几个月下来没派大军攻击潼关,杨晞觉得他已经可以率军主动出击。在留数万人马坚守潼关城的前提下,出关作战,主动进攻,准备夺取陕郡。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这是杨晞一直坚定的理念。只不过此前因为官军力量太弱,潼关都不一定守得住,他这才止了主动出击的念头,并向皇帝李隆基及自己的父亲、宰相杨国忠一力建议,全力守住潼关。但现在形势完全不一样,潼关守住的同时给予了叛军以极大的杀伤,麾下将士的战斗力提高了,而且他还拥有了一种叛军从来没见过、极其厉害的武器,火药及炸药的研制出来让他有底气抛却以前的理念,想到主动进攻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特殊人物要来潼关视察劳军了。

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李亨。

;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