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八章 世事真是奇巧(2/3)

作者:唐远
异,一下子明白不过来此话中的意思,只能跟着笑笑,“那就多谢杨元帅了,回去后我一定多多喝茶,多多品味。”

杨晞没解释他话中的意思,也就此止了感慨,马上令人送上酒菜来,并将茶具撤下去。

酒菜上来后,郭晞很殷勤地替杨晞倒满了杯,再为自己倒满,举杯敬道:“杨元帅,在下就以此酒敬你,多谢你在皇帝陛下面前陈情,让陛下和杨相公同意了家父所请,家父知道后,也一定会感激杨元帅的。”说着一昂脖子将杯中酒干了。

杨晞也干了杯中酒,放下杯后,问询郭晞道:“子阳兄,今日能不能和我说说郭节度使和李节度使在北方的战况?”杨晞虽然通过官方渠道了解了一些北方的战事,但具体战情并不清楚,今日最想听的就是郭晞讲一下郭子仪部的作战经过。

他对郭子仪挺是敬佩,盖因为历史记载中此人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民间又有许多传说,其品性又非常不错,再加上现在他自己领着兵马元帅的职,要是以后战局有变化,朝廷没撤换他这个天下后马副元帅的职,那无论是郭子仪,还是李光弼、颜真卿都要听他的调遣,或者和他们有很多的交集。先了解这些人的战绩,可以多掌握一些情况,以后可以更好指挥他们,尽可能和他们相处好。

听杨晞首先问这个,郭晞挺是意外,不过还是挺高兴的,也马上开始讲述:“既然杨元帅想听听家父的征战经历,那我今日也简单讲讲。”

郭子仪在叛乱暴发之前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乱暴发后,被朝廷封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朔方节度使,起兵平叛。

今年年初,郭子仪率军收复静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云中、马邑,打通东陉关,极大地打击了叛军气焰。不过随后朝廷没听从郭子仪的上奏,令郭部罢云中,还朔言,并令郭子仪分兵出井陉,准备收复东京洛阳。郭子仪向朝廷推荐其部将李光弼率军万余出井陉,定河北,朝廷授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从几个方向攻击叛军。

今天五月时,叛军攻破常山郡,杀太守颜杲卿,随后李光弼部收复常山,而此时郭子仪部也兵出井陉,与李光弼部合兵攻击史思明,随后攻取了藁城。郭子仪部攻无不胜,叛军为之胆寒。

攻取了藁城后郭子仪和李光弼并未罢兵,继续攻击赵郡,斩杀叛军任命的赵郡太守郭献璆,但并未取赵郡,最终回师常山。

郭子仪部回师常山时,史思明又集结兵马尾随追击,不过在沙河被击败。安禄山随后派蔡希德率军数万救援,但最终还是败在郭子仪和李光弼合兵之下,被歼四万余人,连史思明都坠马受伤。

官军在北方的大胜鼓舞了军心、民心,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军守将而归降官军,渔阳的驿道几绝。

正是在北方战事顺利,叛军遭到打击的情况下,郭子仪与李光弼看到了很快平定叛乱的希望,于是联名上奏,希望率军攻取范阳,但依然不被朝廷所允。皇帝李隆基还是命令,先解潼关之困,除长安之危,再收复东都洛阳。但如今潼关之危已经解除,长安无忧,东都洛阳倒并不是最需要收复的地方。如果洛阳不攻,先攻范阳,安禄山肯定没有倾全力回师范阳的打算,毕竟他不舍得洛阳的繁华。

要是攻取了洛阳,安禄山必定全力回防范阳,那样战事就不太好打了。

滔滔不绝说了半天的郭晞最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杨元帅,家父正是担心这些,所以就遣我回京,想通过请求杨元帅而得朝廷同意攻取范阳,毁了叛军的根本。如今朝廷终于同意了,相信叛军的气数也将尽。”

“子阳兄客气了,其实我早就应该向朝廷这样建言了,只是忙于潼关的军务,又怕潼关有失,所以不敢向朝廷建言,”杨晞自嘲地笑笑,又道:“听了子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