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十四章 全面改革,永远昌盛(2/3)

作者:唐远

如今大唐的国库情况杨晞大概清楚,可以用富的流油来形容。

国库殷实,那许多事就有能力做了。

杨晞决定在他执政开始后,要强制在每个县都建立一所官办学堂,以非常便利的学资收取那些才智不差的学龄儿童入内学习,那些才学不错但家境贫寒的人,可以全免学费什么的。

杨晞幻想着有一天能全面普及教育,让所有适应的儿童都能上得起学。

当然他知道现在要实现这一愿意非常困难,不顾现实强制推行的话,不但会带来非常大的麻烦,甚至国家都会被拖垮。虽然说现在大唐有点“富的流油”的味道,但真的要做那些改善民生的事,这些财富很快就会被折腾光的。

杨晞知道,自己该改良更多方面,想尽办法创造财富,以便惠泽更多的天下人。

如今虽然说大唐国库殷实,但天下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依然还很多,杨晞要做的,就是让天下的产出更多,先一步做到百姓都有饭吃,都有衣穿。

他穿越过来后,大部时间都忙着“救火”,不是平叛就是出征,大多时间接触军事方面的,直到自己当皇帝亲政后,才去关注各方面的民生。了解现在的生产力情况后,他有点“大跌眼镜”的感觉。

如今天下的种植大部地方依然停留在一年一熟的方式上,也就是一块田地,一年只种一熟作物,收割了就放着抛荒,这让熟悉后世时候一年两熟三熟种植的杨晞大为惊异。而且他也知道,如今种植的作物还是以粟、麦为主,产量巨大的水稻种植并不多,这也难怪穿越来大唐后,米饭吃到的时候也不多,大多时候都是面食,或者粟米饭之类的。还好他对吃食方面不讲究,并且也没什么精力去计较。

了解了这情况后,他马上和户部官员详细讨论了作物种植方面的事,提出了一块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种植方式,还有大范围推广种植水稻,并从交州一带引起好的稻种。

交州(也就是后世越南河内)的官员上奏,那一带普遍一种非常容易种植、并且成熟期非常短的水稻,杨晞马上想到了后世时候曾隐约听到过一种叫占城稻的水稻品种,马上认定很可能这就是同一种东西,马上下令交州的官员想办法弄种子试种。

也就在杨晞的一力主导之下,将从他执政的第二年开始,各地的官田要开始采取稻麦复种等一年几熟的种植方案,并广泛推广种植水稻。对自己强力主导的这一点得到政事堂诸宰相的一致同意,杨晞非常的兴奋,他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各地仓库中那堆积如山的白花花的大米,百姓再也不要为吃喝犯愁,而是在担心粮食多的吃不完该怎么解决的问题。

来自后世的杨晞非常清楚商业贸易对于国民经济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大力改善民生,亲自提出一系列改善民生之举的同时,也开始向大臣们鼓吹商业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就在讨论具体要实行哪些举措的时候,杨晞宣布了解除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的宵禁。

闭门鼓后,长安的城门虽然关闭了,但各坊门并不关上,也不禁止百姓在晚上时候外出。

东、西两市时候各商铺闭市的时间也大幅度地延迟,甚至杨晞还鼓励举行夜市。平康坊等夜生活非常丰富的地方百姓也可以在晚上任何时候光临。

杨晞这一大胆的举措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全面解除宵禁会给长安的治安带来极大的麻烦,作奸犯科的人肯定会多起来。但杨晞还是用自己的理由劝服了百官,废除了宵禁。

官办的夜市很快出现,并且不久以后就繁荣了起来,长安城内居民的夜生活随着宵禁的解除很快丰富了起来。平康坊的生意也比之前更火爆,其他一些与夜生活相关的洐生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朝中的官员们都是很吃惊,他们根本没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