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章 兴庆宫内的争执(2/3)

作者:唐远
潼关不失,长安就无忧矣!”

在杨晞开始讲述之时,武部尚书韦介素、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武部侍郎萧华、宪部侍郎房琯、太仆卿张垍、京兆尹魏方进等不少重要大臣先后来到殿内。

他们已经知道潼关兵败的消息,正自惊慌!进殿的他们看到杨晞在皇帝面前慷慨陈词,越加的惊异,不过杨晞所讲,马上吸引了他们,他们在向李隆基作礼后,全都站在一边,听杨晞陈述。

凭着前身残存的记忆,杨晞认出了韦见素、陈玄礼等朝中重臣及杨国忠的亲信魏方进等人,其他人他是不认识的。

但正讲的激情的他,看到李隆基这个老头子对他所讲的很有兴趣,无视这么多人的先后到来,继续慷慨陈词:“陛下,潼关关前道路难行,哥舒翰出关时候所带的辎重、毡车,还有殉国将士的遗骸,已经将道路堵塞,贼军只有将这些阻碍之物清除之后,才能行进!如此至少要费一天或者一夜时间才可,也就是说,即使贼军以最快速度行进,也要明曰早上或者下午才可以抵达潼关城下!”

“要是朝廷倾全力救援,趁贼军未破潼关城前,遣大军急救潼关,加强潼关的防守力量,贼军一定不可取!要是迟疑不定,必定延误了军情,所以请陛下速速决定,遣大军救援潼关!请陛下恩准臣领军救援潼关,要是救援不力,不能阻敌,甘愿听候陛下的任何处罚!要是兵败,小臣也会以身殉国!”

说着扑通一声单膝跪地,行了一大礼后,再次大声请命!

杨晞如此举动,及请命时候那傲然神态不只把李隆基和杨国忠惊住了,连韦见素、魏方进这样杨国忠的亲信,还有对杨国忠很有成见的陈玄礼、萧华也不禁为之侧目!

杨晞所陈之言,太有男儿豪气了,这与他们印象中的杨国忠及杨国忠儿子完全不同。

殿内来了这么多人,杨国忠是有苦说不出。他现在不能斥责杨晞,要是他斥责杨晞,一定会被皇帝及其他大臣认为他贪生怕死,儿子请命出征都要阻止,当殿请求皇帝责罚他都有可能;但他知道自家孩子的姓子,如此少年人,怎么会能力领军呢?寄希望于杨晞解潼关之困,无异于痴人说梦!

自己这个儿子,怎么会变成这样,竟然敢当殿请命?杨国忠很是不解,震惊异常!

复杂的心情让他呆呆地站着,不知道说什么,以前的机灵和随变能力完全消失了!

殿内诸人的目光不断地在杨国忠和杨晞身上徘徊,见杨国忠暂时没有反应,很多人马上认为这是杨国忠授意所致,今曰是在皇帝面前演戏,马上就有人跟着站出来发表意见。

韦见素首先上前奏言:“陛下,臣认可杨四郎所说遣大军急救潼关之说,这也是现在唯一能救潼关之道!不过不应由杨四郎所领,陛下应该遣其他善战的将领统领,并马上出发,不然潼关危矣!”

魏方进也马上站出来,表示了与韦见素相似的见解。他们是看出来杨国忠的尴尬,清楚这位权势滔天的皇帝宠臣此时不方便驳斥儿子所说,只能由他们代劳了!

两人都把今天的情况理解成杨国忠在和自己的儿子演苦肉计!

见有几人猜到他的心思,将他难以说出口的话讲了出来,杨国忠松了口气,正正衣襟,正想说什么时候,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却站了出来,发表了与前几人不同的意见:“陛下,臣完全认可杨家四郎所说,应遣大军急救潼关!如今朝中善战的将领全在外统兵,能有效驾驭潼关诸将的人更是没有,臣自觉也没这个能力!而杨相公在朝中威望最高,要是由杨家四郎领军救援,凭陛下的手诏及杨相公的威望,杨家四郎一定能统御众军,将叛军阻于潼关城下的!”

陈玄礼的冷热嘲讽杨国忠当然听的出来,包括其他人也都听出味了,但并没有人马上站出来反驳。因为现在到底是非常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