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五十七章:同意出兵宣镇(2/4)

作者:数沙人
,也能将朝廷给困死。”崇祯长出一口气,一脸凝重的说道。

崇祯靠在椅子的靠背上,呆呆的看着房顶,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

第二天一大早,崇祯又将孙承宗叫到了御书房。

崇祯赐座之后,孙承宗坐在了崇祯的下面。

“朕昨天晚上一晚上都没有睡觉,一直在想着这些事情。爱卿说的不错,要是朝廷只知道被动防御的话,就算赵贼不攻打京城,京城也会因为漕粮断绝而人心惶惶。所以,朕决定,同意爱卿的办法。

爱卿下去之后,将这件事情详细的写下来,到时候呈上来。朕批阅之后,爱卿就着手去办吧。”崇祯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事到如今,留给崇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崇祯也只好同意孙承宗的这个办法。

孙承宗站了起来,跪在了御书房中,掷地有声的说道:“臣定然竭尽全力,攻破宣镇,还大明江山一个朗朗乾坤。”

孙承宗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就开始书写奏折。

当天中午,孙承宗的奏折就放在了崇祯的案头。

崇祯批阅之后,就将这封奏折发到了内阁,让内阁中所有人协同孙承宗办理此事。

在当天下午,吴襄和吴三桂终于领着剩余的兵马来到了京城的城外。

因为是客军,所以他们进不了京城。

崇祯在知道吴襄吴三桂来到京城城外的时候,便下了一道圣旨,让高起潜带到了吴襄吴三桂的军营中。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明了孙承宗的办法,同时让他们这些人协同孙承宗同时进攻宣镇。

吴襄坐在中军大帐中,手中拿着刚刚发下来的圣旨,脸色阴沉。

他的儿子吴三桂站在她的旁边,脸上满是郁闷。

“爹,您说陛下这是怎么了?当初洪承畴的那次教训还不深刻吗?怎么又实施这个办法?赵贼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吗?宣镇是那么容易攻破的吗?赵贼既然敢在宣镇登基称帝,敢在这个时候将手中的兵马全都派出去攻城掠地,那就代表着赵贼有守住宣镇的绝对把握。陛下怎么连这点事情都看不明白?孙阁老都多大的年纪了?他说的话陛下怎么能相信呢?”吴三桂一脸焦急的道。

吴三桂一想起当初在宣镇东面发生的那场战事,身体就忍不住的颤抖。

那次战事,赵文万炮齐鸣,没多长时间就将他们的大军给打垮了,就连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都被赵文给俘虏了。

要不是吴三桂和吴襄跑的快,说不定也早就被赵文给俘虏了。

吴襄长出一口气,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来到了大帐的门口,看着天空,目光深邃,幽幽的道:“陛下这是放手一搏啊,赵贼的兵马已经是无敌的了,如今眼看着就要拿下湖广和山东。要是这个时候再不打开局面,明年的漕粮就断绝了。

到时候,赵贼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将京城困死。山东湖广被拿下,陛下就算是想迁都金陵,也成了一句空话。到时候,京城就彻底的成了一个孤城。”

吴襄打了半辈子仗,也能看明白这些事情。

“可是,要是咱们真的跟着孙阁老去了宣镇,能不能回来就成了问题。更何况,当初咱们的那个计划就没有办法实施了。”吴三桂一脸焦急的道。

吴襄和吴三桂在来京城的时候,就想好了对策。

要是京城这边事不可为,那么就带着兵马跑出关外,又或者冲进京城,将崇祯一家子活捉了,献给赵文。

可要是他们被崇祯给派到宣镇去,这件事情就彻底的打了水漂。

吴襄眉头紧皱,大脑飞快的运转。

过了好长时间,吴襄道:“如今咱们只能见机行事,先跟着孙阁老去宣镇,要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