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2、消灭红眼病(2/3)

作者:白鹤梁
多企业,童建国眼下依然没有实现财务自由。

因为他根本没法把企业赚的钱都揣到自己口袋里。

别说他了,连王十倒卖玉米赚的300万都只能用来开公司了,揣到自己口袋里的钱寥寥无几。

给他老婆买一台洗衣机都算是改善生活了。

除了工资,童建国能多拿的就是奖金。

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后,还有分红。

实际上,奖金这东西六七十年代就有。

比如像本市的重型机械厂,职工奖金就分为三个级别。

分别是5元、10元、15元。

职工们常常为这五块十块的争的脸红脖子粗。

重型机械厂甚至发生过一次人命事件。

一位工人认为自己的奖金评低了一级,跟领导发生争吵,最后上吊自杀。

进入80年代,各企业的奖金也越来越高。

甚至超过了工资。

比如,童建国刚创立红星箱包的时候,工资顶格也只能拿七八十块钱,奖金大概也这么多。

后来,社会上开始出现年终奖的概念,红星箱包也迅速跟进。

童建国一年能赚到3000多块钱了。

这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

接下来几年,童建国的收入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年五六千,一年万八千,一年两三万……

其实,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社会上各企业职工的工资也是飞快上涨的。

比如80年代以前,工资最高的八级大工匠一个月才能拿60多块钱。

到了这会儿,一般青工连工资带奖金都能拿七八十元,好点的能拿100多元。

这会儿,报刊杂志、电视、收音机里频繁出现了一个词汇——“红眼病”。

就是批评那些看别人收入高眼红的人。

批评来批评去,这种人就渐渐消失了,或者被动隐藏起来了。

起码社会的总体趋势已经越来越能接受高收入了。

今年红星皮具就更加地大手笔。

光是童建国一个人,连年终奖加分红就拿了十一万元。

其他几个大股东也基本都是八九万、七八万、五六万的。

一张张的大团结,要真发现金的话,童建国和大股东们都得拎着旅行箱来装。

为了减轻财务人员负担,高岩特地给大家发了汇兑支票。

大家都不差钱,别人都直接把钱转到存折里了。

就王胖子贱兮兮地拎着旅行箱去银行取钱。

搞的柜台的小姑娘一个劲儿跟他套近乎,想知道他是不是单身。

童建国直接把存折递到赵君面前。

这回赵君不再问“犯不犯错误”之类傻话了。

而是捂在胸口前,生怕跑掉了似得。

童建国提醒她:“来年还得使它买房子……”

赵君大梦初醒:“一下就没了……”

童建国买两套房子,加起来140平米,再便宜也得十来万。

“千金散尽还复来!”

“哼!我觉得在这住挺好的。”

“孩子越来越大了,太挤了。”

“我看你就是想腾给你老弟……”

“小气!这点钱算啥,过几天,罐头厂、拉链厂,还有我老妹儿饲料厂都会给我发奖金,比这少不了多少。”

“那也要攒起来,光是利息一年都好几千呢!”

“攒啥都不如攒房子!”

其实,童建国说得是反话。

在这个年代,比房子保值的东西可多了去了。

袁大头,眼下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