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75、老当益壮(2/2)

作者:白鹤梁
其实,崔新带的几个人早就能独当一面了。

童建国跑的影视项目也全凭兴趣。

像“红高粱”电视剧版,童建国全程都是不闻不问的,让蒋子龙在外面张罗。

眼下,这部电视剧都已经完成后期制作,进入发行阶段了。

今年以来,上面对影视市场放开口子了,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影视剧的创作、制作。

童建国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

蓝都文化这些年创作的影视作品都是以蓝都电视台的名义跟各地合作的,也没开始正规的公司化运营。

蒋子龙张罗项目时也是以文学顾问的形式参与,因为他的身份还是天京文联的干部,如果正式接手蓝都文化,他就得放弃公职。

“老哥,你已经决定了?”

“是啊,趁我还没老,趁着现在政策好,好好大干几年!”

其实,蒋子龙一方面是不服老,另一方面是想帮童建国挑起重担。

这些年,蓝都文化一直都是崔新支撑的,眼看着崔新要倒下了,老大哥哪能坐视不管。

再说,蒋子龙本身就是车间主任出身的,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又在影视行业浸淫这么多年了,趁着还没老迈,干点事业也算人生无悔。

“好!欢迎你啊,老哥,你以后恐怕得更加受累了。”

“没问题!我儿女都大了,是该忙点自己的事了。”

“嗯,你知道咱们公司最近在张罗一个大项目……”

“三国志是吧?”

“是啊。”

“好啊!我最喜欢三国了,这才真正是个大项目啊!”

“正好张笑天担任该剧的主要编剧。”

“好!有老张在,咱们跟剧组沟通就没啥障碍了。”

两天后,童建国和蒋子龙一起赶往京都,参加《三国志》剧本创作研讨会。

剧本大纲基本按照童建国的建议进行的。

主旨依然是褒刘贬曹,毕竟这比较符合大众的认知习惯。

到了首都后,童建国和蒋子龙跟角川映画的辻翼健汇合,一起来央视参加研讨会。

这些年,蓝都文化拍摄的《聊斋夜谭》让角川映画赚了大钱,眼下《李香兰》也发行顺利。

听说蓝都文化又要拍《三国志》辻翼健更是忙不迭地跑来了。

央视当然更高兴,这可是一次文化输出的大好时机,比“老子学院”、“孟子学院”啥的有效多了。

其实,对于剧本大纲,童建国只是贡献了开头而已,剩下的剧情基本还是按照《三国演义》来。

需要敲定的是创作形式。

按照惯例,当然还是拍完全部剧集再播放。

就像当初创作《红楼梦》一样。

但这部《三国志》至少要拍80集,周期太长,资金压力太大,不确定因素也太多。

童建国说:“我建议咱们拍完一季播放一季。”

“一集?”

“一季!”

很多人还是头一遭听到电视剧论“季”。

张笑天当然知道,跟大家解释一番:“就像聊斋那样,拍二十集播放二十集,然后再接着拍……”

“这样也可以?”

“也不错啊!可是……”

“还有一件事,资金的问题大家不用担心。我们蓝都文化提供一亿资金!”

“太棒了!这下可以舒舒坦坦地拍摄了!”

“另外,辻翼健先生代表角川映画也给咱们提供5000万人民币的拍摄资金!”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