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二章 龟眠,归元(2/5)

作者:黄粱梦庄周
,主观世界也不存在。

没有痴愚,也没有去除痴愚的想法,没有生老病死,也没有对自身是生还是死的思考。

没有生老病死(苦),没有积聚的因果(集),没有无法逃离生死因果的苦恼(灭),也没有完全解脱追求涅盘的想法(道),没有思考,也没有得失。

……

后面的内容已经超出了秦战能理解的范畴,且宗教色彩和赞叹居多,他觉得前面这些内容已经足够他找到方向了。

太高深的内容老秦不懂,他不是虔诚的信徒,渡过或者拯救苦难不幸什么的他也不去想,将不懂的内容用字母替代后,能理解的部分便显现出来。

在他看来,《心经》里只强调了一件事,就是“空”,舍利子是修行到了这个境界后的名词定义,类似于《道德经》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就是不知该如何用文字阐述时,人为设定的名词,比老秦用b代替高雅,本质上却也没什么区别。

“空”就是没有,就是无,连客观感受和主观思想都没有了,当然能做到无人、无我、无众生,这样看来,《心经》的境界比“无相”更高。

怎么才能做到“空”?其实《心经》里也没说。

不过人类是有智慧的,结果越多便越能从中找到共同点、推测起因和规律,系统就漏出了俩字儿,拿啥推测?

但是《心经》说了啊,达到这个境界之后的表现说了一大堆,他可以从“空”的表现做起,慢慢感悟和反推,由易至难,一步步来呗。

做不到没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程度?那就先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做起,甚至可以尝试从反面做起,先仔细感受一下啥叫眼耳鼻舌!

小姐姐与他心思想通,知道他此时念头通达了,轻敲桶壁叫他赶紧出来,再呆下去人都泡肤囔了。

不等他在修炼归元决时将想法付诸实践,瑜伽修行刚开始,随着小姐姐一句“放松你的身体,想象……”,他又有了新的发现。

子鱼说过,瑜伽练习前,应当去除杂念、保持心情平静;练习过程中,要以拜见神灵的虔诚自然舒展身体;练习结束后,要像沐浴神恩一样,安宁喜乐,思绪从神国缓缓回到身体,重返人间。

这不就是把全部注意力都寄托在神灵处、自身成空吗?

老秦恍然大悟!

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件事情或者事物上的时候,的确不会产生杂念,就像鸡汤文里说的牛顿大神煮手表的故事,这时候大神的味觉不是不存在了,拿剪子给舌头来一下照样会疼的嗷嗷叫,是神经元的活跃程度降低了。

再结合系统对做梦的医学解释和他观想心脏的经验,不考虑周公他老人家,是不是可以将瑜伽和归元决的修炼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客观上的,通过各种方式调理身体,达到养气补体的效果,在这个过程里要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本能的完成动作、呼吸、心跳、声音等一系列的要求,并且能处理突发状况,比如突然感觉痒痒之类的。

第二部分是主观上的,用观想法降低神经系统对其他事物的敏感度,比如关灯闭眼降低视觉反馈,戴上耳塞降低听觉反馈,散尽油烟、净化空气降低嗅觉反馈,刷牙漱口降低味觉反馈,集中观想降低触觉反馈等等。

这是相辅相成的,越是集中精神观想,对其他事物的敏感度就越低;反过来,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越低,观想的效果也就越好。

当观想成为本能时,一念升、万年灰,只要升起观想的念头,其他杂念就会条件反射般消失,这时逐步降低在观想上投入的注意力,大脑皮层的运动就会随之降低,最终降到仅维持生命需求的程度,如同乌龟进入冬眠。

龟眠,归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