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121章 俚僚象兵(2/3)

作者:醉寻芳
有八头战象被调出来了。

交州战象高约一丈六七尺(近四米高),除四条粗柱般的腿脚露在外面,头颈和身上都披了皮甲,宽厚平坦的脊背上绑置鞍鞯可坐五六名士兵;若以皮带绑置高约九尺的方箱,则坐五名士兵,可长短兵配合野战冲阵。

而今,周籍之带象兵来此是准备用来攻城的,所以战象背上都绑置了一丈二尺高,方形四面有垛口,如城墙一样的塔楼。这种塔楼加战象的高度几乎与城头平齐,其下小上大,顶上内部面积拓宽拓长,仅载兵可坐十人,但若用来攻坚则坐五人,可另置小型投石机一座或万钧神弩一架,若弩砲则可装两架。

弩砲不是投石机,不发射石弹,其实就是伏远弩,小一点的床弩而已,仅可一弩三矢,携带野战往往称伏远弩,用作守城则称弩砲。两晋虽继承了秦汉强弩的制作技术,但其实严重退化,如汉代一种一车两弩,可轮流发射的车连弩竟已失传,大黄弩、擘张弩、蹶张弩就差了很多,而笨重的弩砲、万钧神弩却得到了进一步改良。

此时,八头战象分别在五名驯象兵的驱赶牵引下绕到阵前,而几名驯象兵先一步跑到原护城河岸约两百步,依城门口两侧的位置捡查地面是否结实,因护城河虽被填,但里面的土壤还松软潮湿,大象太重容易陷下去造成恐慌。

而每头大象两侧的空位各有前、中、后各三个方队,前方队约两百人,为弓箭手以作掩护,中方队为三百人,皆是刀盾兵推动着云梯缓缓而进,后方队则是一个整幢,合起来是每空位一个军,加中间城门共十一个军一万一千兵,簇拥着一百五十架云梯,在隆隆鼓声中滚滚向前而进。

很快战象就到达预定位置,面向城墙排成直形梯队,随之一声尖锐的哨响,象背上的塔楼内,十几架弩砲、万钧神弩被弩手们击发,一轮即数十支巨箭平直飞向城头。

一阵“砰砰砰”的巨响,城墙垛口一阵黄尘飞扬,碎土屑四溅,并伴有一阵阵士兵们的惨叫声,随后墙头射下几支稀稀拉拉的测距箭矢,隔着老远就坠下地去,两百步的距离,显然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

弩砲装填缓慢,象兵塔楼上的弩手连续进行了七八轮发射,城头的垛口遭到极大的破坏,许多地方直接被巨箭穿裂轰平,这时候中军位置,周籍之一声令下,象兵空位下的步阵开始再向前,弓箭手先近城下抛射,掩护云梯手向前。

而城门口方向,两侧各有弓弩手掩护,刀盾手举盾防护着一架有着长长撞槌的冲车被一幢士兵推动向前,但因队形太过密集,一近墙下百步就遭到城头密如珠帘般的箭矢射击,更有各种滚木擂石从城头乱纷纷地扔下,将没有瓮城的城门洞前堆上高高的一堆障碍,使冲车无法近前。

冲车手虽能躲藏在车蓬内,但滞留在城下持续遭到打击,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外围掩护的弓箭手就更是如此,刀盾手还要冒着箭雨上前清理路障,以使冲车前进,这战斗一开始伤亡就非常大。

冬日天气阴沉着,没有阳光,江风拂面有些凛冽,估计已到辰时过后,随着冲车手前进受阻,两侧十军一齐向前,弓手齐齐开弓,密集的箭矢如一片黑云飘向城头,连续几轮下来,城墙上顿时密密麻麻插满了白羽箭。

一阵“叮叮叮”的刺耳鸣金声响起,弓弩手们飞快撤回,随之又是鼓声“咚咚咚”直震人心魄,刀盾手们齐齐大喝一声,合力推运云梯大车向前。

到了合适的距离,云梯大车被固定,大锤手挥动大铁锤击发插销,云梯车顶配重的大石依次猛地落下,一架架倾斜的折叠云梯如配重投石机吊臂一样随之翻转朝城头抛飞,顶端的大铁钩搭向城头,发出一连串的”砰砰“巨响,再次激起一阵阵黄尘土屑。

这一瞬间,除了云梯大铁钩勾搭上城头发出的一阵阵回响开始消散,战场上竟发生短暂的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