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8章 沪市游一游(2/7)

作者:骤醒惊珏
华民国成立。裁松江府、太仓州,沪市地区属江苏省,有沪市、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1914年,江苏省划分为沪海等5道,其中沪海道驻沪市县,辖今属沪市市的沪市、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县以及今属江苏省的海门县。1925年,北洋政府允准沪市改为淞沪市。1927年7月7日,沪市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沪市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1928年春,沪市特别市宣布租界为特别区。7月,接收沪市县属沪市(沪南)、闸北、蒲淞、洋泾、引翔港、法华、漕河泾、高行、陆行、塘桥、杨思和宝山县吴淞、殷行、江湾、彭浦、真如、高桥等17市乡,为沪市特别市的实际境域,面积494.69平方公里(不含租界)。并改17市乡为17区,沪市始有区一级建置。沪市地区的沪市、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10县仍隶属江苏省。1930年7月,沪市特别市改称沪市市。1937年11月沪市沦陷。次年12月,江苏省川沙、南汇、奉贤、崇明、宝山、嘉定等县和沪市县浦西地区划归汪伪沪市市政府管辖。1945年8月,沪市市仍为战前17个区和特别区。1947年沪市市面积617.95平方公里。1948年12月沪市市划分为30个区。1949年5月27日沪市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沪市仍为中央直辖市。沪市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1956年6月,沪市市辖15个市区和3个郊区。1958年1月、11~12月江苏省沪市、宝山、嘉定、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先后划入沪市市,沪市市有14个区、11个县。1960年1月,有12个区和11个县。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划属沪市市。1961年沪市市辖12区、10县。1962年嵊泗又划归浙江省。1964年5月辖10区10县。1980年辖11区10县。1981年辖12区10县。1988年辖12区9县。1992年辖14区7县。1993年1月1日,撤销川沙县,以川沙县全境以及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浦东地区和沪市县部分地区建浦东新区。1995年,沪市市辖浦东新区、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宝山、闵行、嘉定等14区和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县,有106个街道、208个镇、10个乡和3590个居民委员会、2986个行政村。面积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积697平方公里。

宋熙宁十年(1077年),有沪市务之设。元代沪市立县,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青浦县大部、闵行区大部、浦东新区大部和南汇县。到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缩存6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浦东新区大部、闵行区大部。县城为今南市区人民路、中华路环线内区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沪市开埠,道光二十五年沪市县洋泾浜以北一带划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以虹口一带划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以沪市县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带为法租界。同治二年(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英美公共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改称为沪市国际公共租界。此后,租界多次扩大。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伪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194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沪市公共租界、法租界,历时百年的沪市租界结束。

鸦片战争后沪市开埠,外国的船只从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国殖民者首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