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0章 官制之争(2/3)

作者:幻星辰
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众诸侯都是一阵沉默,他们没想到第一个问题竟然便如此刁钻。之前他们准备的大多都是叙述自己将如何勤政爱民的言语,根本没有想到孙思邈会提出这样深刻的问题。一时之间众诸侯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孙思邈目光扫视了一圈,然后便望着李子通道:“李使君,这第一个问题便由您先来回答吧。”

李子通听闻之后,不禁张口结舌,他只是对自己如何爱护百姓,惩处贪官作了一些准备。关于朝廷体制的问题,他哪回答得上来。

“这个……尊敬的药王,李某在这方面没多少研究,还是请另外几位诸侯回答吧。”李子通知道,自己如果胡搅蛮缠说一通,恐怕别人的映象会更差,还不如干脆不发表意见。

孙思邈眼中露出一丝失望之色,随即便望向杜伏威道:“不知杜王爷可有看法?”

杜伏威亦是挠了挠头道:“俺只对带兵打仗有研究,这朝廷官制方面,只有回去和几位军师商量之后,才能作定夺……”

而沈法兴、李轨、梁师都等人也都和杜伏威的回答大同小异。直到孙思邈问到了萧铣,这位荆襄之主方才正色道:“回药王,萧某以为,还是三公九卿的官制较好。隋文帝杨坚创立三省六部制,目的是想巩固皇权,避免南北朝时期,掌握实权的大臣频繁篡位。于是便将百官之首的丞相一职废除,虽然客观上起到了避免大臣专权的情况发生。但结果却是君权无人制约,皇帝可以随心所欲行事。如果皇帝如隋文帝杨坚那样,是个明君还好……”

“可如果是杨广那样的暴君,便是天下百姓的灾难。而且实行三省六部制,只是避免了外戚和大臣专权,却无法避免地方官员和农民起来造反。而自隋炀帝三征高丽以来,王薄、翟让、杨玄感、李密、窦建德等纷纷起兵造反。最后看似强大的大隋一样被推翻。所以,萧某认为,还是应该实行三公九卿制才对!”

萧铣的话音一落,当即便有不少诸侯赞同。因为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仅二世便亡,这让许多诸侯都认为,这项官制并不合适宜。尤其是萧铣出身江南士族,南方人对于属于北方人的关陇门阀,制定的三省六部制度,一直便有排斥心理。

不过,同属关陇门阀的李渊,却是显然听不下去了。因为这三省六部制可非杨坚一人推行的,而是当时整个关陇门阀都参予了制定。

当然,关陇门阀当年会一致同意废除丞相,实行三省六部制,也是由于各大家族对于权力的分配争执不下之故。独孤氏、元氏、李氏、窦氏、宇文氏皆盯着丞相之位。而彼此之间的实力又相差不大,任谁也压制不了谁。最后才只能商量出这样一个妥协方案,大家各自掌握部分权力,实现了相互制衡。

客观点说,那时的隋朝,更象是一个公司,杨坚是董事长,关陇门阀的各大家族是股东,然后所有家族都在公司董事会中派驻了一名执行董事担任要职。而杨广在继任皇位后,便一心想摆脱关陇门阀的束缚。

于是,他便实行科举制度,招揽出身寒门的人才。同时还扶持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也加入董事会,想方设法削弱关陇门阀的权力。结果最后由于政策失误,不但逼反了关陇门阀,也让天下大乱,最后自己也成了亡国之君。

而如今关陇门阀之所以一致决定支持李渊,便是因为他同意恢复杨坚建隋之初的制度,让各大门阀均能分享朝廷权力。不然李渊哪能这么快就平定关中,打败薜举,饮马陇西、进占巴蜀。

“梁王如此批驳三省六部制,是否因为他是前隋所制定的,所以就不加考虑地予以否定呢?”李渊立刻反唇相讥道。

他这时侃侃而谈道:“丞相一职,太过位高权重,如果皇帝能力强,威信高,可以压制住丞相,倒还好说。可如果皇帝年纪尚幼,或能力稍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