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8章 意想不到的旨意(2/3)

作者:张六阳
算是少有的正直之人了。

“陛下,此事臣也觉着着实不甚妥当,谢家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现在这个赐婚表明的是陛下的态度,如此赐婚着实不太合适。”

顾朴此言一出,一众朝臣纷纷附和,道:“臣等附议!”

现在这个时候面对了这些质疑,往后脑袋便清净了。

谢至随即笑嘻嘻的道:“各位大人所言都极为有理,某可辞官。”

谢至一经说出此言,朝臣们的质疑声音更大了。

这个官哪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辞的。

弘治皇帝脸上有些不快,面对叽叽喳喳的群臣,愠怒道:“朕的旨意已下,难道尔等还要逼着朕食言不可,好了,此事也就如此吧,接下来便商讨一下对宁王极其党羽的处理。”

朱宸濠党羽除却谢至从南昌押解回来的僚属极其家眷之外,在朝中还收买了不少朝臣。

这些朝臣之中地位最高的便是庆云侯周寿。

圈子网之中,不仅有朱宸濠收买,还有依附于周寿的。

反正以宁王和周寿为原点,大小不论,缉捕的至少也有二百余人了。

此事算作是弘治朝最大,兴致最恶劣的一个的案件了。

这段时间弘治皇帝的态度也越发的强硬了,对那些朝臣也不再一味的妥退让。

怎么说来,弘治皇帝都是皇帝,他的态度强硬了,即便是言官也不再坚持了。

朝臣安静下来后,弘治皇帝出口问道:“谢至,此事是你一手所办,你说此事该如何处置?”

弘治皇帝既然问及了意见,谢至也就出口回答了,道:“臣以为罪魁祸首当诛,以儆效尤,依附于宁王之人,已造成实质性危害之人也当诛,至于其他从罪之人,也便网开一面罢了。”

无论对别人的处置如何谢至管不着,至少得把朱拱條保下来的。

谢至言说了这个意见后,紧接着便略微艰难拜下,道:“陛下,臣请陛下能放宁王之子朱拱條性命,臣在押其回京途中,所见其天真烂漫,全程并不清楚,被押送回京等待他的又是何种结果,臣一想到,如此一个孩童,被押赴刑场处决,臣心中便隐隐作痛。”

其实,从谢至内心出发,他是很不赞成这种连坐的。

谁家说是遇到一个不肖子,那九族都得跟着遭殃。

对那些人是何其无辜。

当年,朱棣进京诛杀了方孝孺十族。

到后世当中,世人都知方孝孺宁愿被诛十族,都不像乱臣贼子妥协乃是大义。

可谁能叫出,那被牵连的十族中人每一个人的名字。

那十族之人这样默默无闻的牺牲,连一个名字都不配传于后世,又是何等无辜。

紧接着,谢至又道:“臣请陛下能不仅赦免此案还未入学的孩童,往后涉案的孩童也能够一并赦免,臣以为,人性本善,还未入学,便一切还有教化好的可能,立法的目的不是要杀多少人,而是要看教化出多少人,天下臣民若皆能以律法,以道德约束自己,这岂不是意见幸甚至哉的大好事?”

谢至此言是有道理。

但看起来再有道理的一个事,却也依旧是会有人反驳的。

就像这个事情,谢至的话音才落,便有人出言道:“此言恐不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若赦免孩童,谁能保证这孩童将来不行前辈之所事?这是再给朝廷找麻烦?就拿此事来说,宁王子将来若是再兴兵,有了先前的教训,积累了经验,谁又能保证这次的平叛还能再顺利?”

这样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回道:“此言是不无道理,难道因这个可能,便连个孩童都要斩杀,朝廷是没这个底气?还是没这个信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