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8.第148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2/3)

作者:芊之羽
脸色顿时就是一沉,咬了咬牙,从牙缝里憋出了一个名词:“印地!”

对于巴铁来说,印地简直就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第一次印巴战争,双方一共投入10万人打了一年多,结果是印地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算起来肯定是巴铁吃了亏;

第二次印巴战争,巴铁在关键时刻被米国突然抛弃,面对有几乎整个蓝星支持的印地,巴铁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孤儿,要不是华夏伸出了援助之手,哪里能取得后来的大捷?

到了第三次印巴战争,适逢华夏自身内部不靖,只能做些象征性的动作,巴铁独木难支,结果整个东巴都被分裂,变成了现在的孟拉国。

此仇此恨,稍微有点血性的巴铁汉子,都恨不得将那头盘踞在卧榻之畔的白象食其肉寝其皮!如今谭振华提到了印地,马哈穆德立刻怒发冲冠!

谭振华微笑看着马哈穆德:“上校,难道你不想向这个敌人复仇吗?”

马哈穆德怒吼道:“怎么不想?真主在上,如果能让我向印地复仇,我甘愿粉身碎骨!”

谭振华阴阴一笑,说道:“其实,有的时候,复仇并不需要自己流血,达到目地的手段可不止一种。”

马哈穆德闻言一愣,不解地问道:“我是一名军人,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流血怎么可能?”

谭振华没有正面回答马哈穆德的疑问,反而问出了另一个看似完全无关的问题:“上校先生,你在华夏多年,难道没有听说过华夏历史上有一位名叫孙子的著名的军事家?”

“这个,还真的没有,怎么这位先生的名字这么古怪啊?在我的印象里,孙子是你们国家经常用来骂人的话吧。”

谭振华笑着摇头:“不,马哈穆德先生,这位孙子,是我们华夏2500年前的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姓孙,在当时,“子”是对人的尊称,类似于“先生”的意思。他有一本流传后世的著名军事著作,被称为《孙子兵法》,”

说到这里,谭振华改用了中文,因为他实在不知道后面的话怎么翻译:“这本书里有几句话: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紧接着,他也不用马哈穆德提问,直接又换了用英语解释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马哈穆德静静地听谭振华说完,仔细品味一番然后叹道:“华夏历史源远流长,杰出人物层出不穷,真让我们好羡慕,我现在最开心的一点,就是我们巴铁最终选择了和你们华夏做朋友而不是敌人。”

话说新华夏自立国以来,援助过的国家也是不少,可惜这些国家最终成为白眼狼的相当多。远的不说,就说南边的邻居安南、缅玉,安南能够赶跑米国佬并在中南半岛立国,华夏居功至伟,有据可查的援助,就达到了200多亿美元!要知道,这可是自1950年开始,到1978年结束的金额!按可比价值计算,比如都换算成黄金,有多少呢?如果到了谭振华重生之前的2017年,其价值是5万亿人民币!

而且最重要的,请牢牢记住,当时的华夏自身是多么的穷困,说全国人民都挣扎在温饱线上也不能算夸张,可是你看安南现在是如何对待华夏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