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章 天下大势(1/3)

作者:浩子猪
“满江冷残月半坡映山红。呃……”朱浩卓立船头静观眼前月色宜人景致独特。忽然间诗兴大只是刚开头就不知道后面该添两句什么了。于是只有让导演喊“卡”了。忽然间觉得无比扫兴大煞风景。“老师下面还有没有?”耳边忽然响起寇仲的声音。只是朱浩对这句话实在过于敏感当即条件反射的回道:“当然有了我又不是太监。”寇仲奇怪的问道:“这诗和太监有什么关系?”朱浩油然道:“你说正常人和太监的区别在哪里?”“太监下面没有了……噢我明白了!”寇仲拍了拍脑袋终于反应过来。来有事相商。”“好我这就去。”寇仲走了朱浩想了想刚才诌出来的两句诗感觉颇有些无病呻吟之感忽然失笑道:“我怎么也学着附庸风雅这样的事情了?”“公子唤我来有何事?”虚行之怡然走来船头。朱浩转身道:“坐!”“是否洛阳之事?”“对!”朱浩点点头。洛阳之行本来就是既定之事只是最近朱浩忽然觉得心烦无比。仔细推敲之前自己与虚行之、杜如晦、房玄龄定下的行动却没有任何的不妥。他也想不清到底是哪里思虑不周所以才找来虚行之聊聊。朱浩皱眉道:“最近一年生的事情太多了现在就上洛阳了不过我总觉得心中烦躁似乎忘记了什么东西一样所以想请你来推敲推敲。”虚行之沉吟道:“那我先来开头吧!自从王世充联结独孤阀分权东都、宇文化及率军西归之后天下局势就变得逐渐清晰了。王世充为人谨小慎微内含奸诈。用亲而忌贤。即便有东都之固、虎牢之险将来也成不了大器。宇文化及此人武勇有余智慧过人但生性刚愎自用。除了自家兄弟之外也难以信人。只看他拥立代王、遥尊今上为太上皇就知他野心勃勃。不过这计策显然是出于其弟宇文智及之手。关中八百里秦川又有崤函天险本来是王霸之资不过其内患未除周围虎狼环顾能否守成还是两说。进取略显不足。”“嗯我也知道他们俩不行。说说其他的吧!”朱浩一边烹茶一边道。虚行之看了他一眼道:“自从公子去年王通寿宴透露重修儒学之举后来的先秦儒学典籍更是神来之笔以至于众多博学鸿儒涌来江都。”“嗯嗯这个孔颖达倒是比较有意思。…朱浩想起孔颖达不禁会心笑了笑。去年他拿出一车先秦儒家典籍。不知道瞪坏了多少人的眼睛。后来杨广下诏重修儒学再订“五经”连很多躲在家里颐养天年的老儒如6德明、避祸荥阳的孔颖达等人纷纷赶来最后王通也坐不住。从东平赶来江都。当初孔颖达刚刚来到江都也不顾舟车劳顿刚找到他喝了半杯茶就急急忙忙地问明了先秦典籍所在就蹬蹬蹬跑去翻看那些保存完好的先秦典籍一直看了三天三夜才蓬头垢面的出来。只是一脸满足的说了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就因劳累过度昏迷了。朱浩听说孔颖达是孔子后代少有才名。听说还在辩论会上干过舌战群儒地事儿以至于被他驳倒的各位博学鸿儒觉得羞恼竟然派刺客来买他的人头。当时是杨玄感将他藏在府中避祸方才夺过了一劫。佩服这位孔圣后代的同时朱浩觉得他肯定不止是没有给别人丝毫面子的原因……这人的人品实在令人堪忧啊!杨广即位之处就曾收集天下典籍。亲自住持重修经卷。这一次更是拖着病体亲自参与《论语》和《春秋》的重新修订。虚行之和孔颖达打过交道听起他来也不禁苦笑不已。虚行之儒学当然不差不过他觉得某些杂学比儒学更加“经世致用”一些。所以。孔颖达看他是非常的不顺眼。反倒和房玄龄杜如晦二人比较谈得来。“且不说这人了。”虚行之笑道:“正是因此所以江都政权地正统性才更加稳固。当年天子做过的那些事失了民心。可是已经被公子给挽回了。所以现在天下士族及读书人绝大多数都不承认别人拥立的皇帝。比如宇文化及在大兴拥立的代王改年号为“义宁”如今代王便被人认定为傀儡连关中士子都不承认。所以关中小朝廷位置尴尬宇文化及也成了奸臣。如果宇文化及不这么急切的想要大权在握铲除异己可能还不会遭天下人唾骂。”“王世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