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大结局 破碎虚空(2/7)

作者:浩子猪
人亡、父女失散与阴癸派有关,而后来才从祝玉妍这里得知,造成他这一生痛苦地是灭情道的尹祖文与许留宗。这两者已经在洛阳时死于宝库之中。他的大仇算是得报了。更欣慰的是找回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正是白清儿。

起初白清儿是不认他的,但血浓于水,经过朱浩这一两年的思想教育,两人已经比普通的父女之情更加亲密。

不久之后。在战场上立了无数汗马功劳的李靖将继任兵部尚书之职。前不久朱浩一直与杨广商议军政分离之事,提议尽早将军部独立出去,不再受到朝堂之上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甚至根本不懂军事的人的影响。兵部的责任则是在需要用兵之时讨论其得失与核算物资,还包括参谋部的部分能力,但并不能遥控战场,只有建议的权利。

寇仲在北塞时不时的与突厥兵们干上几场,因其用兵如神。如今突厥人听到他的名号就吓得退避三舍。边境上的马匪盗贼几乎被肃之一空,边境交易更因此而空前繁荣。中原的商人们以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以及积压的粮食、盐等必须物资卖给胡人,换回马匹、牛羊、皮革、毛料、药材等重要物资。平等的交易更令突厥人不再愤愤唾骂汉人“奸诈狡猾”,双方都一次而合作快乐。

“秀芳是可苦命的孩子,朕这一生亏欠她们母女太多,不知能补偿回多少?”

朱浩例行的前往皇宫为被立为太子的杨杲授课,顺便与杨广聊聊。此时这位精力充沛的帝王一副落寞的样子。深深的叹了口气。

朱浩听闻尚秀芳在中原一统后地这段时间一直在走访外国。其足迹到过龟兹、大食、西域、突厥、高丽,几乎踏遍了大隋周边的所有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最高规格的欢迎。前不久有消息传闻她已经从高丽起身,返回大隋,不久将到达江都。

“她爱好艺术,这是她的追求。”

“朕还以为她是在靠繁忙与歌舞来麻痹自己呢。”杨广若有所指的说了一句。

这之前杨广曾数次暗示明示要将尚秀芳嫁给他,并道不介意这段关系和辈分的混乱,也不公布封其为公主的旨意。可惜朱浩一直没有答应下来。

他的心意,尚秀芳地心意只要不是瞎子都能感觉出来,朱浩当然不是瞎子。心里还跟明镜一样。不过最难消受美人恩,在非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想让更多的女人来打扰他现在的平静而充实的生活。“这天我们要讲的是为君之道。”朱浩用石灰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为君之道”四个大字,以李世民曾说过的一句千古名言开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简明扼要的说,这句话是指君王的统治一直因民众地承载而存在。只有水流平缓而下,舟才能稳定的前行。而若水流变得湍急、暗流汹涌。那么舟很可能被水的力量打翻,从此万劫不复。这个比喻是比较形象的。统治阶层来自于百姓之中,同样应该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为百姓服务之上。”

“……服务百姓绝非可耻之事,而是人格最高尚的体现。孟子所言民贵君轻的说法,用在这上面最为合适。人的出生环境有贫富贵贱之分,但人格却不是以自己所处的环境来决定的。有人出身权贵士族,却干着卑鄙肮脏之事;有人生于贫寒孤苦之家,却立志高远光明磊落。这才是贵贱。”

“……我所要讲地意思很明确,为君之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百姓放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地位之上。至于具体做法,我则要说另外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在自己未曾彻底了解某件事之前就武断的予以肯定否定或者盲目的下达命令。比如我说为君之道重百姓。那么为君者先就要设身处地地为百姓考虑。你必须了解全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如何,米粮如今几何,肉多少钱一斤,菜多少钱一斤,布多少钱一匹……这些可算作鸡毛蒜皮的小事实际上关系着全国几千万百姓的生存。所以决不能马虎半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