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0章 甄宓之死(4100)(2/4)

作者:我知鱼之乐
初二年(公元221年)六月将甄宓赐死,那时30岁的曹植刚徙封安乡候(后世河北晋州侯城)没几个月,但同年七月,也就是甄宓被赐死的第二个月,曹植便被曹丕该封为甄城候(后世山东鄄城县)。

安乡候与甄城候完全是同级,邑户也毫无变化,并且曹丕从来就没有重用过曹植,也绝对不是对他另有安排,为何要重新给他封侯命他迁徙,并且还是与甄宓有一字相同的甄城候呢?

次年四月,曹植又被封为甄城王,这一次邑户增加到了2500户。

也就在这次被封王之后返回甄城的途中,曹植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洛神赋》。

这些时间点放在一起,很难不给人一种曹植与甄宓之间其实存在一些不便明说的关系的感觉,甚至甄宓被赐死并且下场凄惨,恐怕也并非只是争宠失败。

试想如果曹丕果真对甄宓已经没有了丝毫爱意,又怎会继续立甄宓的亲生儿子曹叡为太子,并且顺顺利利的将帝位传给了他呢?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更何况曹丕其实并非残暴之人,他在位执政七年,并未似暴君一般推出什么令人咋舌的酷刑,也并未使用过残暴手段残害他人,唯甄宓一人耳。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才能教曹丕对甄宓恨到如此地步呢?

这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另外。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洛神赋》原本根本不叫《洛神赋》,而是叫做《感甄赋》,只是后来甄宓的儿子曹叡即位成为魏明帝,为避母名讳,才将其改为《洛神赋》。

这个《感甄赋》是不是看起来就更加直白了?

这里面的“甄”,显然不是“甄城”,毕竟里面的内容描写的是一个女神,而不是一座城或一座城的百姓,又或是宣扬自己到达甄城之后的政绩。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传说。

甄宓其实擅长“巫”中的神调一术,也就是后世常说的跳大神。

而曹植的《洛神赋》中描写的许多细节姿态,便与神调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拥有此术者可请神明鬼怪上身,皆是身上多有异象,因此被曹植视为洛神,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过这种传说并无史料证实,吴良还需见了甄宓之后进一步加以验证,才能得出最为准确的结论。

真的。

他想亲眼见一见甄宓。

绝不是因为甄宓疑似是《洛神赋》的女主,在此赋中被描述成为“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的绝美女神。

也不是因为曹丕只见了她一眼便心生爱慕,定要娶她为妻。

更不是因为心中有什么射射的想法。

他只是单纯的想证实一下历史中的记载是否真实,而甄宓又是否真的擅长神调之术,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毕竟他穿越才不到一年,现在不是已经掌握了“厌劾之术”与“控水之术”么?

他可以,旁人为何不可以?

最重要的是。

根据历史记载的生辰,甄宓现在应该才十多岁,还未嫁与袁绍的次子袁熙为妻……吴良很确定自己是没有曹贼病的,哪怕旁人的妻子再漂亮在妖娆他也只会批判性的观察一番,不会有太多的兴趣,更不会付诸行动。

因此如果可以,甄宓也值得他做些什么的话。

他倒不介意略微改变一下甄宓的命运,如果不嫁给袁熙为妻,甄宓便不会在曹老板攻下邺城时被俘,自然也就不会曹丕看上,而不改嫁给曹丕,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最终落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