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8,丝绸之路(2/3)

作者:笑谈正说
在内蒙包头附近)就已经花了上百亿的钱。驻军整个漠南会把汉朝拖垮。主要是远途运输物资的成本太高。

张謇建议汉武帝以夷制夷,把漠南交给乌孙人,让乌孙人替汉朝防御匈奴。

乌孙是西域的一个大国,实力跟匈奴有的一拼。张骞出使大月氏时到过西域,对西域各国的情况都有所了解。乌孙以前是匈奴的一个小弟,后来实力越来越强就脱离了匈奴自立门户。匈奴曾出兵攻打但被乌孙击败,只能接受现实。

张骞建议跟乌孙和亲,把乌孙拉到自己一边来,让乌孙人填补漠南的势力真空,作为汉朝的缓冲。另外张骞希望把西域各国都拉到汉朝这边来,斩断匈奴的羽翼。

汉武帝觉得这个主意好,就派张骞带着一个大型使团和大批礼物出使西域。

此时,河西走廊已经被汉朝拿下。河西走廊是指甘肃西北部那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是汉朝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这回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不用再担心匈奴人了。张骞一行人很顺利到达西域。

张骞首先去访问乌孙。乌孙得知汉朝强盛,非常希望跟汉朝友好,但并不想去招惹匈奴,也没有迁徙漠南的打算。张骞这次出使又失败了。

张骞不想空手而归,派出多个外交工作组去访问西域各国,包括大宛(中亚古国)、安息(波斯古国)、身毒(印度古国)等国,代表汉朝跟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各国派使节跟随张骞回访汉朝。汉朝与西域从此正式开始交往。

以前汉朝和西域被匈奴阻断。现如今匈奴人被打跑了,两地之间的障碍消失了,彼此得以自由交往。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酒泉和武威两郡,在防御匈奴的同时保护汉朝与西域的通路。

国与国的来往带动民与民的来往。汉朝和西域两地百姓开始进行贸易。中国的丝绸等商品源源不断地沿着这条路运往西域,又通过西域转销到欧洲。后来这条路就被称作“丝绸之路”。

西域那边也有很多好东西运到汉朝,比如葡萄酒、珊瑚、大蒜、石榴、核桃、胡萝卜等。大宛国送给汉武帝几匹汗血宝马。汉武帝非常喜欢。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也加强了东西方在技术、文化等其他各方面的交流。中原的打铁炼钢、凿井开渠等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酒制作等技术传到中原。

汉朝的强大使得每个中国人都以自己是汉朝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沿着“丝绸之路”出国经商的人,面对印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他们自豪地说:我们是汉人。

“汉族”、“汉字”的称呼也是从汉武帝时期传下来的。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吃货绝对是个福音。很多新的食材陆续传到中国,例如葡萄、葡萄酒、葡萄干、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黄瓜、大蒜、香菜、芝麻、蚕豆等。

中原的烧烤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域也给西域的吃货带来福音。中原碳烤加上西域独有的调味品创造出人人爱吃的烤羊肉串。多少年以后,西域人推着炭烤炉通过丝绸之路把烤羊肉串送到中原。“新疆乌鲁木齐羊肉串,吃一串,想两串,吃了两串,想四串……”。

汉武帝封张骞为大行(外交部长)专门负责跟外国打交道。但是很可惜,张骞回国第二年就得病死了。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派人出使南越国,希望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没想到这次出使反倒把南越国逼反了。

汉武帝在亲政初期曾出兵南下为南越国打过一仗。那是因为闽越国想吞并南越国。南越国打不过闽越国就向汉朝求援。汉武帝于是派兵去攻打闽越。汉军还没走到闽越边境,闽越就服软了,向汉朝投降。

南越出于感激,主动把太子送到长安为质。这是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