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1,巫盅之祸(2/3)

作者:笑谈正说
种损着也是出于无奈。匈奴被汉军撵到漠北之后人心涣散,凝聚力下降,战斗力也下降。八万对五千都打不赢就是一个例证。此战再不胜,匈奴再无立足之地,所以只许胜不许败。

两军交战之后,匈奴人豁了命的打。十万人竟把十几万人包围。李广利见势不妙豁了命地往外冲,最终突围而出。

李广利不善战但善突围,两次被围都有惊无险。损兵没折将,汉武帝也没怪罪,就算他打平了。汉武帝也是无人可用了,没办法。

匈奴单于在战后得病而死。匈奴内部因为争位发生内乱,无暇发动战争。汉朝国内也不平静,骚乱频发。汉武帝也无暇顾及匈奴。汉朝边境的战火暂时平息。

起先,汉朝因为连年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支撑庞大的军费,汉武帝横征暴敛,搞得天怒人怨。他又以酷吏峻法作为横征暴敛的后盾,更加刺激得变乱频发。百姓动辄受刑也就不再尊重法律。有些人认为左右都是死,索性揭竿而起,武力对抗暴政。

各地民变此起彼伏。“大群至数千人,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两千石;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道路不通”。这俨然是秦朝末年的景象。

史书称之为“盗贼”。其实他们跟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没什么区别,都是反抗暴政。当然“掠卤乡里者”被称为盗贼并不为过。

汉武帝派兵镇压,压下葫芦漂起了瓢。变民逃进山里跟官兵打游击。

汉武帝杀人也是真能下得去手,不仅杀变民也杀跟变民有过来往的人,不管是提供过饮食还是提供其他方便都以通匪论斩。成千上万地杀人,搞得全国血雨腥风。

很多官员因为剿匪不力也被汉武帝杀了。其他官员担心人头不保,只好隐匿不报。但是不报不等于没有。变民越闹越凶,官府想瞒也瞒不住。纸终究包不住火。汉武帝于是派“直指使者”(相当于钦差大臣)带兵下去巡查,先斩地方官再剿变民。但民变频发仍然不能根除。

不仅百姓怨恨汉武帝,官宦贵族也怨恨汉武帝。朝中频发巫盅[g]案,也就是利用邪术诅咒汉武帝的案件。

巫蛊是一种古代巫术,包括诅咒和下毒。下毒难度较大,巫盅多是诅咒。把仇家的形象刻成木偶,每天对着它诅咒,或用针扎或用箭射,诅咒仇家早日得病身亡。其实这玩意只能供自己出气,对仇家毫无作用,但古人迷信,相信能置人于死地。

巫盅案有的可能是真的,有的很可能是诬陷。但汉武帝一心追求长生不老,最恨有人诅咒他早死,遇到巫盅案总是不能冷静细查,恨不能把诅咒他的人千刀万剐。巫盅案多是冤案。乃至皇后太子也因为巫盅案丧生。

汉武帝越到老年越变得偏执而多疑。按理说汉武帝已过耳顺之年,应该能听进不同意见。但事实正相反,汉武帝耳逆得很,越老脾气越大,容不得半点不合他心思的事,总把人往坏处想。用老百姓的话讲他已经老糊涂了。

有一次他坐在大殿里,恍惚看到外面有一个人提一把宝剑一闪而过,急叫侍卫抓刺客。门外站岗的侍卫谁也没看到所谓的刺客,但谁也不敢说皇上你老眼昏花了,只能无头苍蝇似地乱追乱搜一番。

汉武帝见侍卫没抓来刺客,认定是守宫门的侍卫放跑了刺客,一面叫人去斩了门卫,一面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搜捕。

整个长安城被闹得鸡飞狗跳也一无所获。汉武帝依然不依不饶,一口咬定是守城门的官兵放跑了刺客,又下令处斩了守城门的门卫。

史书上说“巫盅始起”。在此之后,巫盅之风开始兴起。

公孙敖是抗匈名将,不久前跟随李广利北伐匈奴,因为作战不利,伤亡士兵过多,被汉武帝下狱。妻子被人告发搞巫盅诅咒汉武帝。

汉武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