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6,汉羌战争(2/3)

作者:笑谈正说
官府强令住在甘肃的汉人内迁。百姓留恋故土不愿离开。官府像拆迁队一样拆房扒屋逼百姓搬迁,结果把汉人又逼反了。造反的汉人加入羌人造反大军。羌人势头更盛。

羌人不断内侵。益州、汉中、山西都遭涂炭。守军拼死抵抗才勉强击退羌人。

公元109年对于邓太后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

羌人作乱不说,乌桓和南匈奴一看东汉连乌合之众的羌人都对付不了,开始轻视东汉,也跟着起兵作乱,趁火打劫。

“海贼张伯路等寇滨海九郡”。张伯路是早期道教天师道的头目,自称天帝使者能驱灾避祸,聚众造反,发展了数千人,攻占了山东沿海九郡。

“京师大饥,民相食”。灾情日益严重,连京城都爆发了饥荒,出现人吃人现象,全国可想而知。

内忧外患忙得邓太后焦头烂额。

还有一件麻烦事,汉安帝在这一年举行了加冠礼,也就是说汉安帝成年了。

按理说,皇帝成年了,邓太后应该交还权力退居二线。但她不愿这么做。邓太后不肯归政,不能说没有贪恋权柄的意思,但主要还是不放心汉安帝。汉安帝是她选中的,但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看走眼了。汉安帝“及长,多不德”。邓太后不放心把江山交给他,尤其是在当前这么艰难复杂的形势下。邓太后没有归政的意思,这让她承受了很多非议和很大压力。

熬过了这一年,情况开始慢慢好转。

邓太后调动幽州(山西北部、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冀州(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数万军队平定了山东海贼,又派出骑兵部队击败了乌桓和南匈奴。“单于脱帽徒跣”向汉军投降。邓太后赦免了他,对南匈奴既往不咎,待遇照旧。乌桓也在投降后回到驻地。

外患只剩下羌人。

邓骘的意思干脆放弃凉州,保住汉中就得了。有些人支持邓骘的意见,认为凉州是不毛之地,留着也没什么用,不如放弃。国内连年收成不好,一石谷子卖一万多钱。征调大批民夫、马匹、粮食支援凉州,对百姓是极大的负担。但是多数人的意见恰恰相反,主张加强凉州的战力。如果没有凉州牵扯羌人的兵力,汉中也保不住。邓太后担心刘氏皇族的祖坟落于羌人之手,决定采纳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放弃凉州。

汉军对羌人采取守势,甚至步步退让。这让羌人越来越猖狂,势力越来越大。

邓太后想集中精力抗灾,等形势好转后再说羌人。

邓太后执政16年,当中有10年是大灾之年。洪水、旱灾、冰雹、地震、蝗灾,各种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接踵而至。要么一直不下雨,要么下起来数月不停,其中还夹杂着冰雹。据说掉下来的冰雹有斗那么大。地震时山崩地裂,房倒屋塌。蝗虫过境寸草不留。

大灾之下,生灵涂炭,流民遍地,盗匪滋生。相比西域叛乱、羌人造反、鲜卑、乌桓、南匈奴偷鸡摸狗,邓太后更操心的是国内局势。稍有不慎,江山就可能变色。

邓太后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抗灾赈灾上面了。

为了节省开支,邓太后削减了官员的俸禄,同时下令各地没必要的工程暂停。为了增加收入,她也不得不卖官鬻爵。

对于受灾地区,邓太后根据灾情轻重或减免租赋或赈济灾民。有些地方赈济不易,她就派人组织灾民迁徙。

那时救灾没什么好的办法。遇到旱灾、蝗灾可以送去救济粮。遇到水灾、地震,道路不通,就没辙了。没有直升机空投,没有挖掘机抢修道路,救灾物资很难送到灾区,把灾民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否则灾民自发迁徙变成流民甚至变民,局面就不好控制了。

她担心地方官瞒报灾情,延误救灾时机,多次下令严惩报喜不报忧的官员。出现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