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55,收复两京(2/3)

作者:笑谈正说
。洛阳到范阳的道路被叛军打通。

从长安到洛阳再到范阳,叛军的地盘连成一片。叛军势力在此时达到极盛。

叛军南下进攻江淮地区。但这时回纥兵突然出现在范阳附近。叛军急忙撤回南下部队北上防御回纥。

757年,安禄山可能是遭了老天报应,眼睛瞎了,并且浑身长满大疮。病痛折磨得他脾气暴躁,动辄打骂,甚至动辄杀人。亲信严庄、李猪儿也时常遭他鞭打,总担心自己小命不保。

安禄山看儿子安庆绪不顺眼扬言要换太子。安庆绪也担心自己小命不保。

于是,严庄跟安庆绪、李猪儿三人密谋杀了安禄山让安庆绪继位。

李猪儿提刀闯进安禄山的大帐,一刀劈开他的肚子。安禄山肥肠流了一地,血尽而亡。

安庆绪宣布即位。

但是安庆绪性格懦弱,说话也说不利落,无法服众。叛军将领开始各怀鬼胎。

史思明纠集河北包括幽州的叛军十万人进攻太原。

李光弼利用地道战和叛军周旋。城外挖得到处是地道。攻城的敌兵一不留神人就没了,被拖进地道干掉。搞得叛军攻城时,眼睛不是往上看而是往下看,恨不得脚底下的鸡眼都能派上用场。

李光弼还命人制造了很多能发射巨石的大砲,居高临下轰击攻城的叛军。叛军被打死十之二三。

叛军不敢再靠近太原城,远远地筑营围困。

太原储备不多,李光弼希望速战速决。他假装投降,举着白旗列队出城。叛军大喜过望,派军出营受降。突然“轰隆”一声,营外地面塌陷,叛军掉进李光弼事先挖好的陷阱里,当场压死上千人。趁势杀入敌营,斩敌过万。

此战斩获颇丰,但仍没有打破敌人的包围圈。

恰好此时安庆绪命令史思明回防范阳。史思明留下部将蔡希德继续围困太原,自己领一部分军队返回范阳。

史思明走后,太原的压力减轻。李光弼开始反守为攻。

李光弼亲率敢死队主动出击,大破蔡希德,斩首七万余级。蔡希德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太原保卫战以的全胜而告终。

太原之战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叛军势力由盛转衰。

河南叛军在太原保卫战期间南下进攻睢阳,企图打通南下江淮的道路。

张巡主动放弃雍丘助守睢阳。睢阳太守敬佩张巡智勇双全,主动让贤,把军队交由张巡统一指挥。

十几万叛军围攻睢阳。而睢阳城中只有一万守军。

张巡一面率军死战,一面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出击,奇袭叛军。张巡守中带攻,以攻为守的战法不仅大量消耗了叛军的兵力也极大打击了叛军的士气。叛军不敢再来攻城,修筑工事围困睢阳。

睢阳粮尽。有人建议弃城转移。张巡不同意。他说睢阳是江淮的门户。放弃睢阳就会让江淮门户大开。叛军一旦进入江淮,得到新的兵源和粮草,我们再想平定叛军就难了。我们在这里多坚持一天,就能给朝廷组织反攻多一天的准备时间。我们把叛军主力拖死在这里,也能让朝廷的反攻容易成功。

张巡杀掉战马充当军粮。马吃完了,张巡杀掉自己的爱妾,煮熟让将士们吃。城中女人都吃完了,张巡又杀掉病弱的男人。最后城中的数万人只剩下四百人。

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战役。

叛军知道了城中的情况开始攻城。张巡和他的将士们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全部做了叛军的俘虏。张巡等36位将领宁死不降被叛军杀掉。

张巡是个通过科举步入仕途的文官,之前根本没有打过仗。但从雍丘保卫战以及睢阳保卫战来看,他表现出来的作战指挥能力超过了所有将领。大小数百战竟无一败绩,歼敌累计十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