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6,管仲拜相(2/3)

作者:笑谈正说
市户口,现在政策放宽,农村户口也可以当兵。这样一来,兵源扩大了。

并且齐国鼓励各国百姓前来齐国定居、发展,比如减免税赋、提供低息贷款、买房办户口等各种优惠政策。这样不仅大量引入人才,也增加了兵源、财源。

古代是人多力量大,人数和力量是成正比的。耕地需要人手,做工需要人手,打仗也需要人手,人多好办事。

管仲把农户按片分组,每户出一人当兵,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一个小组叫一伍。这一伍的五个人不是亲戚也是近邻。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感情亲密的人更能同生共死。几个伍组成一个戎(排),几个戎组成卒(连),几个卒组成一个旅,几个旅组成一个军。这种编队方式很像现代军队的编制,非常便于管理、指挥。

齐桓公发现军队配备的弓箭质量很差,于是管仲宣布提高飞禽的收购价格。百姓为了射下飞禽,纷纷制做强弓。不但弓箭的制作水平迅速提高,还培养出一大批的神射手。

齐桓公担心自己的士兵大多是旱鸭子,如果和善水战的国家交手可能会吃亏。管仲于是建了一个巨大的游泳池,以“十金”悬赏能游过去的人。结果千金还没花到,齐兵的游泳水平就有大幅度提高。

管仲实行以罚代刑。大罪该杀杀、该砍砍。小罪可以用罚金代替刑罚。美金入国库,恶金造兵器。

“美金”不是or而是黄金。“恶金”是指价值相对低的铜铁。考古在虢国遗址挖掘出一柄铜柄铁剑,说明那时中国已经开始使用铁。

罚金也可以用盾、箭等兵器直接代替。这样即充实了国库和兵器库又达到“轻刑”的目的。

管仲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外地的粮食也开始流入齐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最重要战略储备之一。家有存粮,心里不慌。粮食充裕也是百姓安定、国家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管仲充分利用经济杠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使齐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管仲是个政治奇才。他的很多改革措施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是非常超前的,成为后世的借鉴。

总之,管仲在政治、经济、管理、行政等各方面的改革措施迅速提高了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齐国争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齐桓公在管仲推行改革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出征鲁国。去年一战他放了鲁国一马,回来就后悔了。他希望此战能征服鲁国,一则报了去年鲁国攻打齐国之仇,二则扩张地盘,追求霸业。

管仲劝他稍安勿躁,等改革见到成效再去争霸不迟。但齐桓公根本不听。他和管仲搭档不久,还没到对管仲言听计从的地步。管仲也只得作罢。

齐桓公让鲍叔牙做他的副手,亲率大军攻入鲁国。

齐鲁在长勺(山东莱芜)展开山东德比大战。这场大战因为《曹刿论战》而闻名于今。

鲁军在齐军三鼓之后才发起进攻,结果一鼓作气打败齐军。

因为古人惜墨如金对战斗过程描述不是很详细,以至于很多人以为“齐人三鼓”是说齐军敲了三次鼓但并没有发起进攻。这其实是错的。古人打仗击鼓前进,鸣金后退。击鼓是发动攻击的号令。“齐人三鼓”就是发动了三次进攻,但都被曹军的强弩、长矛击退了。齐军因此士气大衰。曹军此时发起反击,很顺利地击败了齐军。

大败而回的齐桓公老实了,开始对管仲言听计从。此后齐国埋头发展国力。

在齐国发展的同时,楚、秦、晋也在发展。只不过楚国虽在江汉称雄,势力尚未到达黄河流域。而秦晋虽然已成地方大国,但偏据一偶不掺和中原事务。

作为天子之国的周国不但没有发展还越来越弱了。周庄王之后兄弟之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