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67,讨伐淮西(2/3)

作者:笑谈正说
儿子李缄也想效仿宣武强行接任节度使。但李缄不能服众。以步军都虞候王延贵为首的将领们拒绝为他对抗朝廷。李缄只好逃走。唐德宗任命王延贵为留后。

昭义的行军司马兼洺州刺史元谊不服,举兵叛乱。

王延贵率军进攻洺州。

王延贵跟元谊的洺州大战进行了将近两年。元谊的军队是昭义的精锐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并且洺州城有宽阔的护城河保护,很难靠近。

王延贵曾利用河水结冰的机会派军踏冰过河杀至城下。没想到打到天黑也没能攻克城池,收兵的时候发现冰化了,回不去了。元谊趁机出城反攻,大败王延贵。此战,攻城部队死伤大半。

第二年,元谊寡不敌众,弃城逃往魏博。田绪将他们收留。唐德宗不敢招惹魏博,只得听之任之。

796年,李万荣得了重病,昏迷不醒。唐德宗趁机任命忠于朝廷的将领刘沐为行军司马,接管宣武军。

李万荣的儿子李乃企图接任节度使,挑动军队哗变,驱逐刘沐,杀了不支持自己的将领。

德宗派来的监军俱文珍秘密联络宣武将领邓惟恭,让邓惟恭设法除掉李乃。邓惟恭于是派兵突袭李乃住处,把李乃捉住后连夜押往京城。哗变士兵没了幕后黑手再也闹不下去了。

唐德宗任命洛阳留守董晋兼任宣武节度使,让他速去宣武控制住局势。

邓惟恭以为自己有平乱之功,是节度使的不二人选,得知唐德宗任命董晋为节度使非常失望。

董晋怕他作乱,极力安抚,给他升职加薪,多加赏赐。但邓惟恭怨恨难平,秘密联络将士准备作乱。董晋一直在暗中监视着邓惟恭,探得消息后迅速出手将乱党一网打尽全部处斩。

董晋很有手腕,软硬兼施稳定住宣武局势。

799年,董晋去世。唐德宗任命行军司马陆长源为宣武节度使。

陆长源非常严厉,平日里不受将士们喜欢。他跟随董晋空降宣武军担任行军司马,看不惯宣武军军纪涣散,一上任便制定了很多严肃军纪的制度。董晋以稳定为大局,见将士们对严肃军纪有抵触情绪便把陆长源出台的制度一一取消了。陆长源上任节度使后又把这些制度搬出来,决意改掉军中桀骜不驯的坏毛病。

有人建议他按照惯例新官上任要赏赐将士以示同喜同贺,但被他断然拒绝。他说我为什么要学河北那些贼人靠收买人心来做节度使?

按照惯例,节度使死了,全军都要穿白衣。陆长源把钱发下去让大家自行买布做衣。很多士兵拿了钱去买盐,贴补家用。判官孟叔度于是提高盐价,从中大赚一把。

陆长源刻薄寡恩最终激怒士兵。宣武军爆发哗变。哗变士兵杀了陆长源和孟叔度,把他们千刀万剐吃肉喝血。

所幸监军俱文珍应对得当,把宣武军德高望重的老将刘全谅找来代理军务。哗变士兵卖刘全谅的面子,逐渐安定下来。唐德宗不敢再节外生枝,顺水推舟任命刘全谅为宣武节度使。

宣武和昭义先后出现内讧使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对朝廷少了畏惧之心。在淮西军周边,实力最强的藩镇就是昭义军和宣武军。这两镇出现内乱刺激了吴少诚趁机扩张的野心。

吴少诚这些年一直在扩张,只不过规模较小,三十里、五十里地侵占别的藩镇的土地。唐德宗一直在忍让,不愿跟他翻脸。

吴少诚趁宣武内乱出兵袭击唐州,掠走一千多百姓。

恰巧这时,昭义节度使王延贵、陈许节度使曲环先后去世。吴少诚野心膨胀,打算趁机吞并陈许。

吴少诚出兵进攻临颍。陈州刺史上官涚主动出兵救援临颍,但被吴少诚击败。唐德宗任命上官涚为陈许节度使,让他调度陈许军队抵抗吴少诚。

上官涚接到任命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