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94,后唐灭梁(2/3)

作者:笑谈正说
养子。朱温打下江陵后任命他为节度使,后封他为渤海王。按说作为朱家的嫡系、亲属,高季兴应该忠于后梁。但渤海国是诸侯国中最小的一个国,谁也得罪不起,必须找个老大罩着。所以高季兴不惜认仇作父拜倒在后唐脚下。

浙江的吴越国、福建的闽国、岭南的南汉和陕西岐国也都是小国,先后向后唐表示归顺。

江淮的吴国实力不凡也比较牛。吴王杨溥虽然也向李存勖表示祝贺,承认后唐江湖老大的地位,但拒绝后唐称臣。他在给李存勖的的贺表抬头上写着“大吴国主上大唐皇帝”——这是国与国平等交往的书信格式。

四川前蜀已经称帝自然不肯再称臣。他们虽然实力不如后唐但蜀道艰险让他们有恃无恐。

李存勖把都城迁到洛阳。以唐朝故都为都城显示后唐是唐朝的继承和延续。

高季兴亲赴洛阳朝觐李存勖。

李存勖对他很客气,封他为中书令以奖赏他的忠心。

李存勖问高季兴:吴国和蜀国不肯向我称臣。我要讨伐他们的话先打哪一个好呢?

高季兴建议先打蜀国。他说蜀国虽然地势险要,但是他们占着地利却没有占住人和。蜀国的当家人王衍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政事。蜀国被他治理得乱七八糟、上下不一条心。你去打他易如反掌。

李存勖很高兴,决定去打前蜀。

他不知道高季兴窜唆他打前蜀自有他的小九九。蜀国易守难攻,没个十年八年打不下来。即使打下来也是两败俱伤,大伤元气。让李存勖去打前蜀无暇他顾,自己就能继续苟且偷生。

925年,李存勖发兵去打前蜀。

他任命长子李继岌为统帅,宰相郭崇韬为副帅,大将李绍琛为先锋官。

李继岌是法定继承人,但没有立过什么功。李存勖担心日后李继岌继位不能服众,让他挂名伐蜀主帅争取战功。军队指挥权实际掌握在郭崇韬手里。郭崇韬负责制定作战计划。李绍琛负责冲锋陷阵。

李绍琛率领一万步兵、三千骑兵先行出发。李继岌、郭崇韬率领六万主力随后出发。

杀入前蜀,进展非常顺利。

果然像高季兴说的那样,前蜀有地利无人和。沿途守将望风而降,不愿替王衍卖命。一道道险关被轻易突破。

王衍这时正在外面游玩。他听说秦川风景独好,不顾群臣反对组团旅游。

王衍出川,入川,正好走了个对头。有人报告说后唐兵打过来了。王衍认为是吓唬他,好让他赶紧回家,不以为然地说:好啊,我这不正御驾亲征前去迎敌吗?群臣见他如此淡定,以为错看了这个花花公子。

王衍走到利州。前方败兵蜂拥而至。王衍终于相信狼来了。既然大话在先,王衍只能硬着头皮派兵前去迎敌,自己在利州督战。

蜀兵刚一接触就大败而回。王衍惊恐失措,命宰相王宗弼留下阻挡追兵,自己倍道兼行跑回都城成都,临走时拆了利州通往成都的桥梁。

王宗弼这个恨啊。你尥蹶子跑了让我做替死鬼。你毁路拆桥,摆明了逼我与利州共存亡。

王宗弼一怒之下弃城不守,率军绕道回到成都。回来后带兵进宫找王衍算账,把王衍关押入后宫,自己接掌大权。

皇上和宰相先后临阵脱逃。蜀国大门洞开。李绍琛杀入利州,修造浮桥,马不停蹄杀奔成都。沿途城池毫无战意,望风而降。李绍琛几乎兵不血刃就攻到成都。李继岌、郭崇韬也随后杀到。

王宗弼早准备好降书顺表,将降书和王衍一起送给,希望换取四川节度使的官帽。但李存勖早有安排,让驸马孟知祥做四川的节度使,把王宗弼作为背叛主子的坏典型斩首示众。

前蜀建国19年即告灭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