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06,收复南唐(2/3)

作者:笑谈正说
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传唱千古的名词,就是李煜在汴京被软禁期间写的。但就是这首词,要了他的命。宋太宗赵光义恨他念念不忘故国,叫人把他毒死了。

吴越王在灭唐之战后亲来汴京朝贺。吴越在灭唐战争中配合宋军夹击南唐,立下大功。宋太祖赞赏他的忠心,承诺有生之年绝不动他一根汗毛。

南方大局已定,没有了后顾之忧,宋太祖令潘美三攻太原。可就在潘美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北汉,北汉坐以待毙之时,宋太祖暴病而死。第三次北伐嘎然而止。复国大业功败垂成。

宋太祖是比后周柴荣更伟大的皇帝。柴荣的伟大在于武功,亲率兵马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宋太祖的伟大不但在于武功,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他在文治方面也很出色。

宋太祖是一个比较厚道的人,讲究以仁治国。

宋太祖死前立下了祖训:“不准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谋逆大罪,亦不可株连全族,只可于牢中赐死,不可杀戮于市。不遵此训者,吾必不佑之!”

对于进谏的大臣不能杀;对于柴家后人要法外开恩。即使犯了谋反这样的头等大罪,也只能杀掉犯罪的人,不能株连九族,并且只能在牢里悄悄地杀,不能推到街市上公开斩首示众。

他让人把誓言刻到碑上立在他的寝殿,规定每个即位皇帝都要念上一遍作为就职誓言。

“不杀谏臣”是极具宋朝特色的一项基本原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鼓励大家提意见,即使提错了,也不用担心扣帽子打棍子。

他对于“上书言事”的士大夫从不动杀心。有人入宫求见,赶上宋太祖玩弹弓射鸟正在兴头,不愿见他。这人说是急事。宋太祖只好放下弹弓接见了他。没想到这人说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惹恼了宋太祖。宋太祖说,这就是你说的急事?那人回答,怎么也比你玩要急吧。宋太祖一气之下抓起一件东西扔了过去,砸掉那人的几颗牙。那人把牙一颗颗捡起来放进怀了。宋太祖说你打算告我去吗?那人回答,我能去哪告你啊。我只不过去告诉史官让他记录此事。宋太祖连忙道歉,并赏赐他很多东西。

赵普为相时曾保举某人。宋太祖不喜欢此人不同意。次日再奏,还不同意。第三天又来了,宋太祖把他的奏折撕碎扔在地上。赵普一言不发把撕碎的奏折捡起来揣在怀里。改天又来了,拿着粘好的奏折还是进奏此事。宋太祖气蒙了,说我就是不同意你拿我怎么着!赵普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您一人的天下。宋太祖冷静下来,终于同意了。

宋朝谏臣不用担心掉脑袋,比其他朝代敢说话。

不杀柴家人据说是潘美的功劳。宋太祖入主皇宫后,见到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孩,问是谁的孩子。宫女说是周朝的皇子。宋太祖问谋士赵普怎么处理。赵普说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旁边的潘美闻言吓得倒退两步。宋太祖问潘美你是什么意思?潘美说你我曾一起侍奉周家,周家待我们不薄。如果我劝你杀周家之后,感觉对不住周家。但要劝你别杀,又担心你怀疑我对你的忠心。

宋太祖说:夺人之位,杀人之子。我也不忍心这样做。因此宋太祖规定柴家人享受法外开恩的待遇,并且发给柴家一个“丹书铁券”——也就是俗话里说的免死金牌。

《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就是柴氏后人,他之所以敢收留梁山好汉,使他家成了强盗的避风港,就是仗着宋太祖赐给的免死金牌。

宋太祖厚待柴氏既是想体现自己的仁义,也是想给未来篡位者做个榜样。篡了人家位还要砍了人家头,太不厚道了。祖上积德,萌阴后代。谁也不敢担保赵家不会有那么一天。

他对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