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18,侬智高叛乱(2/3)

作者:笑谈正说
着急没办法。

前面提到的广西战乱发生在1052年。这次战乱波及面很广,华南地区几乎全面沦陷。

战乱的主角是生活在广西与越南交界一带的壮族人。他们在首领侬智高的率领下起兵反宋。

其实壮族人造反原本没有宋朝的事。他们反的是交趾。

交趾在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独立了出去。因为鞭长莫及,中原也没有人想着去收复。宋朝建立后,交趾向宋朝称臣,接受宋朝的册封,名义上称臣,实际上还保持独立。宋朝也就由他去了。那时对领土、主权不像现在那么在意。

壮族人在广西边境建立了一个小国,附属于交趾。但两国后来交恶,打了起来。侬智高就想脱离交趾投奔宋朝。

宋朝考虑到交趾向自己称臣,招降纳叛不太合适,就拒绝了侬智高的请求。侬智高一气之下连宋朝一起反。

1052年,侬智高兵围邕州。

宾州第一时间派兵救援。援军进入邕州。邕州知州陈珙在城上设宴款待援军将领。酒还没喝完,城就被侬智高攻破了。

侬智高在邕州宣布建立大南国。

这是壮族人在历史上建立的唯一一个国家。

侬智高拿下邕州后向四周扩张,横扫广西后又打到广东。

宋朝在南方驻军很少,一座城池几百人仅供社会治安使用,无力阻止侬智高入侵。

眼瞅着局势失控,朝廷沉不住气了,赶紧调兵南下讨剿侬智高。

按照宋朝惯例,统兵之帅都用文官。宋仁宗派熟悉南蛮的文官杨畋为帅率兵南下平定战乱。

杨畋率军来到广州,畏惧侬智高兵多势大,不敢出战。侬智高久攻不下撤围而去。杨畋率军进击,不留神被人家夜袭军营大败而回。

侬智高打败杨畋气焰更加嚣张,扬言让他做两广节度使就降宋,否则要攻占湖南和四川。

宋仁宗与群臣商议如何应对。大家反对议和,不同意把两广交给侬智高,主张另派主帅统兵再战。

杨畋败回,宰相推荐抗夏名将狄青带兵南下。

狄青是朝中少有的善战之将,有勇有谋。他从士兵凭借战功一步步升到将军,脸上还带着当兵时的刺青。

部队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士兵的脸上刺字,让士兵难以在民间隐藏。

富贵人家子弟从军入伍就是军官,不会被刺青。狄青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并且没有文化,入伍只能从士兵做起。

从士兵一步步升到将军不仅是能力出众也是运气出奇的好。身经百战多次受伤竟能全须全尾不能不感谢老天眷顾。

跟西夏作战时,虽然宋夏之战最终以和谈收场,但狄青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他带部队出去虽无大胜也无大败。相比其他部队被打得丢盔卸甲,狄青的表现就算相当不错了。

狄青率军到了前线,下令诸将坚守不出不要跟侬智高交战。有人打算跟狄青争功,私自出战被打败。狄青二话不说将他砍头祭旗。从此再没有人敢违背狄青的军令。

狄青天天跟将领们饮酒作乐。

侬智高知道狄青是宋朝名将不好对付,集结重兵防御狄青,天天备战。但通过探报发现狄青没有进攻的意思,于是逐渐放松了戒备。

1053年正月十五,狄青大排筵宴欢庆佳节。席间,狄青离席回营,下令全军出击。

宋军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到达昆仑关。敌军酒后酣睡,醒来发现宋军已经杀到眼前。想据险阻击已经不可能了,侬智高只得率军与宋军正面决战。狄青亲临战场举旗指挥,根据战场情况随时调整部署。宋军一战击溃敌军。

侬智高丢了要塞,率领残余逃回邕州。狄青根本不给侬智高喘息的机会,一路追杀跟踵而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