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89,万历怠政(2/3)

作者:笑谈正说
镇说废就废,八百里疆土说扔就扔,李成梁的做法让朝廷震惊、震怒。大臣纷纷弹劾李成梁“弃地”“啖虏”,要求处死李成梁。

万历让辽东巡按熊廷弼去调查此事。

熊廷弼回奏:“谓之献地,不止弃地;谓之通虏,不止啖虏”。李成梁不是弃地而是把土地送给女真,不是啖虏而是私通女真。熊廷弼认为李成梁“挟寇自大”,意图巩固自己在辽东的权势。

万历念在李成梁“镇辽年久有功”的份上,让李成梁体面退休。

万历任命将军杜松接替李成梁镇守辽东。

同年年底,蒙古兀良哈所属朵颜部落进犯蓟州。兵部请求朝廷筹措军费应战。户部没钱,请求借用万历的内帑。万历不许,让户部挪用太仆寺购马款。兵部拿到钱后征调辽东军队夹击朵颜。朵颜得到风声,在蓟州劫掠一番后离去。

杜松率领辽东部队去抄朵颜的后路。他不敢碰朵颜,袭击早已归顺明朝的蒙古拱兔部落,谎报战功。

拱兔没有参与朵颜进犯,平白无故遭受袭击,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第二年,拱兔聚众叛乱,出兵袭击辽东。明军迎战被击溃,损兵折将。拱兔攻破锦州要塞大胜堡以屠城泄愤。杜松畏战,不敢出援。

熊廷弼将大胜堡惨案的前因后果调查清楚后上书万历弹劾杜松。万历仅仅是将杜松免职而已。

此时明朝军政都已败坏。但万历沉溺后宫,朝廷百官沉溺党争,君臣都无心打理朝政。明朝政局日益混乱,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各地旱涝地震不断,大臣以天降异象进谏万历励精图治。万历对灾祸频发已经麻木了,置若罔闻。

北京内城的正阳门箭楼发生不明原因的火灾。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把箭楼完全烧毁。

大臣进谏万历:当年天火烧了皇宫正殿不见皇上警醒,于是再烧皇城正门希望引起皇上重视。如果皇上锐意进取,勤于政事,信饬百官,关爱百姓,局面尚可挽回。否则,社稷危矣。

万历竟然还是不理,油盐不进,执意把怠政进行到底。

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按规矩,皇子一旦受封就应该去封国就任,古称就藩。但郑贵妃舍不得儿子,想让儿子留在身边。万历宠爱郑贵妃,允许朱常洵常住京城。

群臣不干了,认为这样做有违祖制。既然福王被封洛阳就应该住到洛阳的王府去,不能一直赖在京城不走。群臣不断上书催促福王就藩。

万历对这帮大臣烦透了,不理他们。

群臣一直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太后出来说话,万历才不得不让朱常洵去洛阳就藩。临走时,万历倾囊而出,把矿监税使历年进献的奇珍异宝都交给朱常洵带走。就这还嫌不足,万历又把宦官搜刮来的、抄张居正家抄来的金银财宝也都给了朱常洵。民间传言万历“耗天下以肥王”。

经过这一轮轮交锋,万历对群臣又恨又怕又无奈,更是不愿上朝。你们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我不管了。他以怠政报复群臣。

万历撒手不管,工作没法正常进行,朝廷几乎陷入瘫痪。

如果员工消极怠工,老板可以辞退员工。老板消极怠工,员工不能辞退老板。受理学影响严重的大臣们也不会轻易动废君另立的念头。

大臣们请万历上朝主持朝政。万历说去不了,身体不适。大臣们请他主持祭祀典礼。万历说体力不济,走不动。大臣们说奏章你总得批吧?万历说精神不济,看不过来。大臣们问他到底是什么病怎么严重?万历说肝火旺盛。言外之意,让你们气得。

明朝是集权最严重的朝代,一切权力归于皇帝。皇帝不点头什么事都干不成。万历怠政使整个国家机器无法正常运转。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