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5,卧薪尝胆(2/3)

作者:笑谈正说
实的盟友。

但是勾践回去后便开始秘密训练军队准备复仇之战。

这回轮到勾践卧薪尝胆了。

“卧薪尝胆”的成语就来自于勾践,说勾践天天拿着苦胆舔,边舔边问自己:“汝忘会稽之耻邪”?

且不说勾践卧薪尝胆。夫差打败越国后开始准备北上争霸。

此时的齐国因为齐景公去世引发内乱,这给了夫差趁火打劫的机会。

齐景公英雄一世糊涂一时,临死前没有解决好接班人问题。他不喜欢大儿子,喜欢小儿子,但是担心废长立幼会引起大家反对,所以迟迟不肯立太子。最后要死了,不立不行了,他仓促之间把幼子立为太子,托付给左右国相,命令其他儿子们迁出国都。他怕这些儿子们给太子继位制造麻烦,把他们都撵了出去,但无形中削弱了公族的势力。结果等他一闭眼,大夫田乞便率领世族大夫们发动军事政变杀了齐景公的幼子,改立齐景公的长子为君,也就是齐悼公。忠于齐景公的大夫战败逃走,其中包括齐国的左右相和晏子的儿子。齐国的权力从此落在田氏手中。

夫差听说齐国内乱,决定出兵齐国。他的目标是跟晋国争霸,但跟晋国争霸必须先过齐国这一关。

他曾计划取道陈国、蔡国、郑国去跟晋国交手。这几个国家非常弱小,比较容易打。但是他首战陈国时就遭到楚国强有力的拦截。

陈国是楚国的随从国。楚昭王认为自己有义务援助陈国。楚国在柏举之战后努力恢复实力,已经具备跟吴国再次较量的能力。楚昭王亲自率军援助陈国。夫差一看楚昭王大军来到,悄悄撤兵回国。

吴国柏举之战打赢楚国说到底是偷袭得手,并非吴国的整体实力超过楚国。夫差不敢跟楚国硬碰硬。

楚昭王因为鞍马劳顿死在军中。他的大臣们秘而不宣马上拉着楚昭王的尸体回国,先拥立楚昭王的儿子楚惠王在灵前继位,然后再给楚昭王张罗丧事。由于这些大臣处理得当,楚国平稳地完成权力交接。

再说夫差,从陈国撤兵后重新规划争霸路线,改西进北上为北上西进,借道齐鲁去打晋国。齐鲁虽然比陈蔡难打,但总比楚国好打一些。

为了方便北上,夫差动员数万人挖掘了一条400里的运河,把淮河和长江勾连起来。这就是著名的邗[hn]沟,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后来成为隋炀帝大运河的一部分,现在仍然是江淮航运的大动脉。

挖掘邗沟期间,鲁国凌强欺弱入侵邾国(山东邹城)。晋国作为霸主装聋作哑。邾国只得向吴国求援。夫差闻知大喜,立即率兵北上。

吴军一路攻城拔寨杀入鲁国。鲁国的三桓率军迎战,在泗水与吴军遭遇。鲁军首战失利。三桓心生怯意,在决战前夕决定接受夫差的最后通牒,与吴国结盟。鲁国背叛了齐国归顺了吴国。夫差摆平了鲁国,高高兴兴地撤兵回国了。

公元前486年,邗沟竣工。邗沟从长江北挖到淮河南,全长300多里。吴国为了保护邗沟,在邗沟的起点和终点各修了一座城,也就是现在的扬州和淮安。修好邗沟之后,吴国的军队和粮草可以从内地通过水路送到江苏北部。古代运输,水路比陆路省时省力。尤其对于军队来说,坐船能够保持充沛的体力。

第二年,夫差再次率兵北上,正式打响吴齐大战。

夫差兵分两路攻入齐国。一路由他本人率领从邗沟出发攻入齐国。另一路是吴国的水军,从长江入海然后绕到齐国东边发起攻击。

夫差路上拉上鲁国跟他一块去打齐国。吴鲁联军杀入齐国。

恰逢此时,齐国又发生内乱。

齐国大夫鲍牧当初并不赞成齐悼公继位,但迫于形势不敢反对。有一次鲍牧喝多了对齐悼公出言不逊,把心里话说出来了。齐悼公当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