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外一章 孔子小传3(2/3)

作者:笑谈正说

孔子给鲁定公出了一个连环计,以帮助三桓削弱家臣势力为名拆毁三桓的私邑城防,从而削弱三桓与国君的对抗能力。

鲁定公对孔子的连环计自然是举双手同意。

鲁定公把三桓叫来商量。三桓之首的季桓子第一个同意。他深受家臣之害,自然愿意削弱家臣的势力。但他不知道“堕三都”的另一层意思。叔孙氏也曾经历家臣侯犯之乱,同意拆毁私邑的城墙。孟孙氏见两位老大哥都同意了,也没意见。这事就这么定了。

鲁定公派兵先就近拆了叔孙氏的私邑,然后去拆季桓子的私邑。

公山不狃不肯乖乖就范,起兵反抗。他趁鲁定公的军队在费城,率军奔袭鲁国的国都曲阜。他杀入曲阜直奔鲁定公的宫城。鲁定公见叛兵杀到急忙躲进季桓子的家。三桓和鲁定公都躲在季桓子家的高台上。叛军追过来围攻季桓子家。孔子紧急动员鲁国大夫率领自己家兵救援鲁定公。增援部队赶到时,叛兵已经攻到高台下面。

叛军被驱散。公山不狃逃去齐国。费城最终被拆毁。

但拆到最后一家孟孙氏的私邑时,孟孙氏反悔了,不让拆了。因为他的家臣公敛处父看破了孔子的连环计。并且他对孟孙氏说,没有了城墙,齐国人打过来怎么办?孟孙氏的私邑在鲁国北部,跟齐国接壤。如果没有了城,齐国人打过来轻而易举。孟孙氏醒悟过来,不能为了防内贼把外贼引来,改变主意,拒绝拆毁城墙。

鲁定公派兵攻打,打算强行拆除,但没打下来,只能作罢。

季桓子、叔孙氏也很快醒悟过来,开始修复城墙。

“堕三都”运动于是以失败告终。

按照史书的说法,三桓似乎没有因为堕三都而怪罪孔子。倒是鲁定公在堕三都失败后沉溺女乐让孔子失望。

孔子于是递交辞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鲁定公也不挽留。孔子便带着几名学生踏上周游列国之路。

那年孔子54岁。

孔子第一站来到卫国。卫国跟鲁国挨着。他通过熟人见到卫灵公。

卫灵公是个爽快人,不废话。他直接问鲁定公给你多少俸禄。孔子说“奉粟(谷子)六万”。卫灵公不讲价,说我也给你六万。

古代的俸禄是给谷子,也就是没去壳的小米。史书没写单位。不知道孔子六万谷子单位是升还是斗。如果是斗,按出土文物实测,春秋战国时期一斗大概是2000毫升上下,折合成谷子大概3斤左右,磨成小米大概2斤。按现在小米价格5块钱一斤计算,孔子年薪60万元。如果是升,孔子年薪只有6万元,一个月才合5000块钱,还没现在一个小科长挣得多。这么推算的话,应该是斗。当然,这只是游戏之言,当不得真。

不管孔子年薪究竟是多少。卫灵公直接跟圣人谈钱,太俗了,把圣人的形象也拉低了。别人都是谈治国方略。他是直接谈钱。但是谈好价钱后又迟迟不给孔子安排工作,等于把孔子白养起来了。不知道卫灵公是什么意思,给人感觉挺不着调的。

孔子在卫国待了十个月,也没活干,实在没意思,走了。

孔子想去陈国碰碰运气。结果还没走出卫国,在匡地(河南长垣县)就被当地农民给截住了。因为他长得像阳虎。阳虎逃亡时期曾在此地为非作歹。当地人一直想找他报仇,把孔子误认为阳虎扣住了。

误会解开已经五天以后的事了。

孔子也不敢再往前走了,返身又回到卫国国都。

他想见卫灵公。但卫灵公的夫人发话,要见卫灵公必须先来见她。孔子没办法就去了。按照史书记载,也没发生什么事,两人隔着帷幕互相施个礼,说了几句话而已。

卫灵公夫人叫南子,是卫国的话题女郎。人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