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大禹立夏(2/3)

作者:笑谈正说
交给伯益去办。渐渐地,启的声望越来越高,伯益越来越不招人待见。

禹是有私心的。他想搞世袭制把夏后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顾忌民意又不敢宣布废除禅让制,矛盾之中便想出这么一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法子。毕竟候选人的最终确认还要看诸侯的支持率。

据说禹死之时感觉启不堪大任,遗言让伯益接班。

伯益仿效禹的先例坚辞不受,力荐禹的儿子启为接班人。为了显示诚意,他离开都城回到封地隐居。他以为诸侯会跑来请他劝他求他,跟当年对禹那样。没想到避让三年,没人请也没人劝更没人求。大家都跑去向启效忠。“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大家都认为启这人不错。“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有什么事都去找启不去找伯益。伯益无人问津被晾到那了。

这时的伯益缺少了政治家的风度,他恼羞成怒发动政变武力夺位。据记载,伯益“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启反败为胜杀了伯益。

得胜后的启在都城阳翟(河南禹县)召开诸侯大会正式宣布即位。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正式出现。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禹立夏称后,传位于启。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孔甲好事鬼神。桀不务德而荒淫暴虐。夏政衰,诸侯叛。汤率军伐之,灭夏。

夏朝的创立应该从禹算起,也就是公元前2070年。禹将之前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变成一个国家,建立了夏王朝。在公元前2033年,禹的儿子启继位,他把夏朝进一步变为世袭制的王朝。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并非一帆风顺。启在继位之初先是遭遇伯益的军事政变,随后又遭到有扈氏部落的抵制。

“夏后启即位后,天下咸朝,唯有扈氏不服”。有扈氏不肯来朝见新主。

史书说有扈氏认为“尧舜举贤,禹独与之”,不义,因此“愤而不服”。启于是起兵讨伐杀一儆百。

启在开战前向军队发表动员讲话。他说,奉上天的旨意讨伐有扈氏。将士们要服从命令勇敢杀敌。车左兵攻击左边。车右兵攻击右边。车手负责保持阵型。听命则赏。违命则罚。

他的这个讲话透露一个信息,古代打仗战车是主力。战车上乘员三人,左右两人负责厮杀,中间一人负责驾车。

战车相当于现在的坦克,集团冲锋相当有杀伤力。战车战术一直使用到汉朝才被骑兵战术取代。

启依靠战车部队打败了有扈氏,把有扈氏一族全罚做“牧奴”。

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奴隶记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夏朝才出现奴隶,恐怕出现战争那一天起就出现了奴隶。战争获胜者对待战俘一般就两种方式,作为祭祀的牺牲品或作为奴隶。有些罪犯也会被罚为奴隶。无力偿还债务的人也可能会选择以身顶债。

有些史学家把夏朝定义为奴隶社会。其实奴隶存在于各朝各代。中国在清朝还有奴隶存在。美国在林肯时代还有黑奴。现在又出现**的名词。谁也不能说奴隶社会延续至今。之所以强调奴隶的存在可能是为了强调阶级的概念。奴隶主是剥削阶级。奴隶是被剥削阶级。但哪朝哪代的奴隶数量都非常少,更多的是自由民。奴隶从来不是主流人群。所以,奴隶社会的提法有待商榷。阶级的概念也应该淡出历史舞台。

夏启打败了有扈氏后“天下咸朝”。他的后位稳定了。他认为天下太平,开始沉溺于享乐。

夏启最喜欢饮酒和打猎,后来又迷上了音乐。

夏启创作了大型歌舞《九歌》、《万舞》等用以祭祀和娱乐。成千上万的人身穿华丽的衣裳、手持各种羽扇和乐器,载歌载舞,蔚为壮观。

夏启的日子虽然过得很逍遥,但也不是没有烦心事,比如后位继承问题。他有五个儿子,究竟应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