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8章 最后一块拼图(2/2)

作者:家猫6617
核聚变研究还是在一直在进行的,只是依然困难重重,每突破一道难关就要花费几十年的难关。

除了以上这些常规的科研成果外,【炎黄学府】最近几十年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创造是培养出了一种菌丝。

一种能够适应太空环境并快速分解各种无机质生产出形似头发丝的菌杆组织的真菌。这些菌杆组织经过简单的处理后,是及其优良的3打印的原材料。

当这份菌丝的研究报告出来后,长寿立马就意识到了,建立长期月球开发基地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又经过了数次月球实地实验,确认这种菌丝真的能在月壤中良好生存后,改造月球的计划正式启动。

终于,人类走出了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这是人类的一小步,也是碳基生物的一大步。

在之后的一百年间,华夏共和国总共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千八百七十八个先遣开发基地,每个基地的主体都在月面以下一百五十米处,在形似蜂窝状的一个个小房间中,容纳着一千名研究人员。整个基地的能源主要是来自太阳能,月球表面上依据地势间或排布着光能收集装置,为了防止月球上不时出现的微小陨石撞击破坏这些装置,相关研究员们可是煞费苦心设计了一整套安全控制系统来控制这些装置。

征服月球之后,华夏共和国又将目标对准了火星。

这一次长寿没有去,因为路途实在过于遥远,【炎黄学府】也确实离不开他这个领路人。

黄超跟另外九名资深驻月研究员一起去了。

途中没有发生意外,登陆火星之后,他们按照既定方案放出了蛛形探测机器人,最终也没有在火星上发现有生命存在的迹象。之后他们开始培养真菌,打印工程机械,建立先遣火星基地。

在黄超六百五十一岁高龄的时候,火星上已经有了整整一百个研究基地,五千常驻人口。

他一直都没有再回到地球去。因为返航的代价太过于高昂了,当前的能源体系还不足以支撑一艘飞船从火星返航,除非把火星上这一百个研究基地的所有能源集中起来。如果这样做,那这五千人全都得死。

虽说当前人类已经涉足了太阳系的另一颗行星,但距离人类真正成为行星际生物还差一块拼图,那就是“能源”。

可控核聚变,小型可控核聚变,这是人类最有可能突破的能源途径,由此衍生而来的核聚变辐射推进飞船,将会是人类迈入星辰大海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