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零一章 西夏为使(2/4)

作者:虾写
接到要他上京的赵玉口喻,只不过还没出罢了。

在和这些人周旋中,欧阳看见了矛盾。封建和资本的矛盾。征服西夏所能带给资本的利益是重大的,而带给封建土地主的利益就少了很多。封建的儒家思想影响下,部分人一直认为以仁治国,先前是西夏先挑唆事端,现在人家低头就要会包容。什么有容乃大。还举了春秋时候很多典故。还有佛学的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仁者无敌。

另外代表资本一方,则是希望更多的养殖场,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原材料。还有专家拿数据和欧阳解释,每占一块地每年可以获得多少利润。

两者争端起因只有一点,在有异族拥兵的情况下,商人不可能在附近做生意。不灭西夏,此战打了白打。灭了西夏,西夏全境成商区。而另外一边担心开西夏将从宋土抽走大量劳力。而今由于商业手工业展,农村人口已经很紧张,如果还要抽取这么大面积的百姓,谁来种田。再者,商业越展,让守着田产的封建土地主们就越眼红。因为两者投资回报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细心的人也现,文官集团由于新进官员的增加和年迈官员的退休,蔡京已经领导不了文官。而武将也一样,各种声音都有。

欧阳还没启程时候惊闻一消息,在争吵中,蔡京上表,乞求告老还乡。虽然在赵玉亲自游说后,没走成,但是可以看出朝廷势力争斗已经让这老人心疲。虽然朝廷有争斗,但是对于喜欢玩平衡权术的帝王来说,倒是一件好事。赵玉犹豫不决中也是比较满意。如果蔡京总领文官一言堂,反倒会让她不满意。

欧阳接口喻还等待几天,是因为在选择出行保镖上有点困难。张三、李四和白莲本是第一人选。从沉尸案中看,白莲是可信的,但是白莲已婚,陪自己不太方便,也会对其家庭生活造成一定困扰。所以问题就是要不要带张三、李四。

据线索分析,这两人很可能最少有一人已经成为赵玉的人。而欧阳本次去东京还想暗中观察下金三,带他们很不方便。不带吧,那就是明显不信任他们。而且还会打草惊蛇。最后询问了惠兰,惠兰给欧阳分析,他们是皇帝的人的话,你不带上他们遭皇帝更深的猜忌。如果他们不是皇帝的人,带上自然无所谓。所以惠兰认为无论怎样,都得带他们上路,但是必须放弃暗查金三的计划。

张三李四没想那么多,他们也不会去猜疑欧阳。一呼叫,他们很快就收拾好了衣服和干粮,准时到达城门口,三人一起出去东京。欧阳见他们那样子,心中还是略有愧疚。如果换了现代,欧阳不会在没铁证之前就轻易怀疑自己下属,但是到了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古代,欧阳不能不小心。

张三话多勤快,李四精明沉稳,旅途是不寂寞的。并且由于甘信的交代,两人本次都比以前更家谨慎小心。展铭年后去齐州打听金三底细后,就一直没有回来。本次展铭名义是去太原府看望叔伯,要绕一个圈子,最少还得一个多月。

欧阳一行人波澜不惊的到了东京,和李汉这钦差待遇不同。太监入内禀告后,欧阳直接被宣见。

赵玉照例问候了几句,话锋一转道:“朝内之事朕相信你已知晓。不知你有什么看法?”

欧阳道:“其实很简单。请问辽人对西夏议和是什么态度?”

“辽人?”赵玉反问一句。

九公公一边回答:“陛下,辽人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希望西夏和我大宋同意议和,一旦宋辽交战,西夏人必然会重燃复国希望。另外一种意见是希望西夏坚决抵抗,消耗我大宋国力。”

“既然我们假想敌是辽人,那就不能让辽人拿了好处。按微臣看,西夏给议和条件我们,倒不如我们反给西夏人条件。第一,放弃兵权,可以封几个王,由我们划几个州给他们。第二,必须放弃兵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